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热点聚焦

《动力电池蓝皮书》专家视点 方建华:重压之下动力电池企业如何突围?

来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网    动   2018/9/6   浏览14745次   

[摘要]在《动力电池蓝皮书》(2018)的“专家视点篇”中,本书的顾问团队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形势进行把脉,从技术走向,成本预期,困难挑战,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技术链以及新兴业态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精彩评述,本期专家视点人物—方建华。

在《动力电池蓝皮书》(2018)的“专家视点篇”中,本书的顾问团队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形势进行把脉,从技术走向,成本预期,困难挑战,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技术链以及新兴业态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精彩评述,本期专家视点人物—方建华。


方建华: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兼总裁,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家组成员


重压之下动力电池企业如何突围?

2017年,动力电池行业整体发展并不轻松,上游原材料价格不合理疯涨,下游车企不断压低动力电池采购价格,同时有些企业在扩充规模的时候面临较大的资金链风险,在重重压力之下,能够轻松赢利的企业少之又少。2018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继续退坡,或在不远的将来完全退出,未来面对开放的市场,面对国外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竞争,留给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准备时间已经不多,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如何取得发展先机,如何突围成功,笔者认为必须苦练内功,融合创新,重视以下工作。

  首先,高度重视企业工程制造能力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现在全球的动力电池之争是中日韩之争,而中日韩各有特色,虽然使用的化学体系以及材料等大同小异,但由于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差距,产品合格率及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传统汽车工业要求核心零部件企业的CPK值为1.67,而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大部分都在1.5以下。CPK值反映的是电池的品质,直接影响的是电池的成本和安全,这两个因素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决定新能源汽车性价比、确保用户使用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方面,我国企业和日韩企业还有差距,放大来说,中国制造这些年大而不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日韩以及德国企业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现在刚刚从过去的半自动化开始向自动化转变,但离智能制造还有非常大的距离。未来也只有真正实现了智能制造,真正实现了数字化工厂,真正提升了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才能把衡量制造业水平的CPK值做到传统汽车工业对核心零部件要求的1.67。

  其次,高度重视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回收利用来降低成本。车用动力电池只使用了动力电池生命周期中前20%最精华部分,而其他部分并没有完美利用的解决方案,目前整个动力电池成本全部由前20%的部分在承担,如果有比较合理的回收利用模式来分担动力电池的成本,那么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将会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企业需要在Pack集成方案中,在模组的标准化过程中,在电池连接方式的设计中去考虑电池的梯级利用,当动力电池完成了它作为汽车应用的使命以后,不需对电池进行拆解和重新串并联,而是经过简单处理之后可以直接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其他行业应用,只有做了这些方面的前沿布局,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才是一个真正的命题,企业在成本控制上也可以掌握一定的主动权。电池作为一个储能单元是一个载体,随着分布式清洁能源的发展,储能应用潜力巨大。未来,能源、交通、通信相互融合,更加创新的商业模式值得期待。

  最后,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一路披荆斩棘之后能够以强大的实力成为产业中的佼佼者。


(责任编辑:网络)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