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有消息传出,新三板上市公司、奇瑞旗下子公司途居露营(871110)发布公告称,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奇瑞控股”)2018年9月12日召开股东会作出决议,拟通过在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广泛征集意向投资方的方式实施增资;同时,奇瑞控股的非控股股东将向通过前述公开挂牌程序所确定的最终交易方转让少量奇瑞控股股权。
近日,有消息传出,新三板上市公司、奇瑞旗下子公司途居露营(871110)发布公告称,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奇瑞控股”)2018年9月12日召开股东会作出决议,拟通过在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广泛征集意向投资方的方式实施增资;同时,奇瑞控股的非控股股东将向通过前述公开挂牌程序所确定的最终交易方转让少量奇瑞控股股权。
据悉,上述事项已经由芜湖市人民政府审批同意。
此次增资扩股是由投资方以现金出资认购奇瑞控股、奇瑞股份新增注册资本/股份引进战略投资者。此举旨在进一步增加企业资本金,解决发展资金缺口,促进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增资扩股之后,原股东股权比例将发生变化。不愿意稀释或者稀释的太少,意味着引入的投资不足,反之增资过多会导致原股东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上述增资扩股的公告所说,“奇瑞控股的非控股股东将向通过前述公开挂牌程序所确定的最终交易方转让少量奇瑞控股股权”,可能意味着奇瑞已经放弃出让控股权。而单纯的增资稀释股权,对于现在的奇瑞发展可能意义不大,奇瑞的混改之路似乎越走越窄。
混改之路扑朔迷离
2017以来,“创始人出局、奇瑞国企变私营”、“传宝能或收购奇瑞”、“奇瑞将被华夏幸福收购”等传闻接连不断。
2018年5月16日,奇瑞股份发表公开声明说,“目前任何此类传言都不属实。” 有媒体就这则消息采访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他回应以“胡说八道”。
2018年5月29日下午,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芜湖召开第二届第九次职工代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形式,奇瑞股权转让的决议已经获得全票通过。奇瑞拟以不低于200亿元现金注入方式引入外部投资者,增资扩股入股奇瑞汽车。
此消息传出后,立即掀起轩然大波,媒体将此举解读为,当年神奇的奇瑞在经营重压之下,不得不依靠出让控股权而实施重组。
其后坊间传言,涉及奇瑞股改的投资方共有6家,分别是宝能集团、五粮液、复星集团、鼎晖投资、正道集团和华泰证券,意向入股方已经进入到了谈判阶段。有分析认为,宝能集团和华泰证券入股的可能性最大。但最终这次转让传闻不了了之。
控股权之争能否破解
实际上,奇瑞的股权架构并不复杂。
记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了解到,奇瑞控股的大股东结构如下:
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货币方式,于2011年12月5日,实缴出资额15.84亿元。2011年12月5日,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实缴17.16亿元。2011年12月5日,2018年1月25日华泰证券曾经分别认缴17.16亿元和9.784亿元。
该系统显示,截至2018年3月13日,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进入后占有奇瑞控股股比22.86%。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占股40.1%,芜湖市国资委持有芜湖建投100%股权。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7.02%,芜湖瑞创的主要持有人为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奇瑞控股的注册资本由33亿元变为42.784亿元。奇瑞控股实际控制人仍是芜湖市国资委。
去年,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329.6亿元营业收入位居皖企第十位,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429位。奇瑞不仅是所在地芜湖市,也是安徽省的利税大户和明星企业,是当地人民的骄傲。
芜湖市国资委是奇瑞的实际控制人,也是奇瑞成长的见证者。放弃奇瑞控股权,对于芜湖市国资委来说,无疑是非常艰难的考量。
今年5月,奇瑞拟以不低于200亿元现金注入方式引入外部投资者的消息传出后不久,有接近事件的消息人士透露,每家投资方都希望获得控股权,即要求芜湖国资委放弃控股地位,投资方获得51%的股权。
我国《公司法》并未规定增资需要全体股东同意,其实现实中也会有很多股东不同意增资,而如果实际控制人不同意,增资扩股就无法前进。
不久以前,本报报道,当时一位知情人士人士透露,安徽省不愿意让出控股权,奇瑞股改之事已被叫停。
市场留下的改组时间已不多
奇瑞曾经是我国自主品牌的排头兵企业,但近来却业绩下滑严重。
虽然近几个月企业销量回升,但2017年奇瑞集团销量为68万辆,同比下降3.5%,旗下奇瑞(包含奇瑞新能源)乘用车品牌销量为41.8万。这与2017年初奇瑞提出的“确保90万辆,争取100万辆”的销售目标距离甚远。
奇瑞汽车2017年营业收入294.7亿元,同比下滑10.59%;营业利润为亏损3764万元,净利润2.64亿元。不过,2017年,奇瑞能实现盈利也得益于其变卖旗下的观致汽车与凯翼汽车的控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奇瑞汽车亏损2.68亿元,资金压力较大。另有数据显示,2017年,企业的现金流净额由2016年的35.27亿元转变为负31.22亿元。
汽车主业品牌多元化,导致产品重叠,资源内耗,市场爆款产品缺失,产品阵容缺乏亮点,导致整体市场竞争力下滑,但是营销,制造等各方面成本高企;与此同时,奇瑞发展了船舶、金融、汽车零部件等板块业务,集团业务摊子越铺越大,管理效率降低,资产壮大,盈利下滑,患上经营“贫血”症。
而与此同时,其他自主品牌却加快了发展步伐。尤其是收购了沃尔沃之后的吉利汽车路子越来越宽,主业发展风生水起。
奇瑞具有非常优质的汽车业发展基础,是自主技术开发之路走得较为扎实的国内汽车品牌,但目前企业发展迫切需要优质投资者为企业注入新的生机,输血的同时带来企业彻底变革。但是最终能够决定奇瑞命运的仍然是现有的实际控制人,打破将奇瑞圈之于一隅的思想,放下过往,重新开始,但是要快。
(责任编辑:段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