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进程中,中国是绝对是主要推动力。
中国电动汽车网讯,欧洲诞生了世界上几大顶级汽车制造商,但是,在定义汽车行业未来的竞争之中,欧洲却有逐渐落后之势。无疑,在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进程中,中国是绝对是主要推动力。现在,欧洲汽车制造商也逐渐将电动汽车作为未来发展重中之重。但不可否认,欧洲的启动步伐有点晚。
意大利米兰智库埃尼恩里科·马特艾基金会(Fondazione Eni Enrico Mattei)能源分析师西蒙·泰格亚派特(Simone Tagliapietra)表示:“未来,欧洲或将见证其汽车制造商将生产大规模转移到中国去,而产业转移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欧洲是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雷诺等大型汽车制造商的诞生地。
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对于车企们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因为这里不但有庞大客户群,在中国本土生产还可以规避高昂关税。同时,还可以大大缩短车企们生产工厂与电池供应商之间的距离,节约运输成本与时间。据了解,电池约占据电动汽车价格中的40%。而根据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数据,电动汽车所需的锂离子电池全球约三分之二的产量聚集在中国。而欧洲或仅占1%的市场份额。伍德麦肯兹全球金属市场调查主任加文·蒙哥马利(Gavin Montgomery)表示:“欧洲有一些小型的生产设施,真的不是重量级企业”。泰格亚派特表示:“在电池生产地附近生产电动汽车非常具有经济意义。”
新兴电池企业偏爱在华建厂 欧盟试图改变不利局面
作为优势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约占据全球电动汽车总销量的一半左右,因此国际大型汽车制造商们纷纷投资于中国。去年,大众集团便宣布将投资120亿美元,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美国电动汽车领导者特斯拉也刚刚在上海拿地,并将在上海建立工厂,据特斯拉介绍,该工厂年产能最终可达50万辆(美国工厂现年产量约为10万辆)。
即便是欧洲新兴的电池公司也选择在中国投资建厂,而非在欧洲本土。荷兰公司Lithium Werks已经在中国有两座工厂,而本月,Lithium Werks又宣布将与中国本土合作伙伴一道,投资18亿美元在上海郊区建立电池工厂。该工厂最终或将每年为16万辆电动汽车提供锂离子电池。
Lithium Werks公司主席基斯·库伦(Kees Koolen)表示,之所以选择在中国投资是由于这里的基础设施更好,而且更容易获得建厂的批文,这已经大大抵消了在欧洲投资建厂繁文缛节所引致的成本。库伦表示:“欧洲建厂有许多麻烦,而且还要走太多的流程。这需要很长的审批时间。对于电池行业,中国政府有着长期远见,而欧洲政府则没有。”
对于电动汽车的产量与销量,中国政府还设定了相关目标,为了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国还对电动汽车买家提供了大量补贴。泰格亚派特指出:“对于电动汽车行业,欧洲根本没有提出一个连贯的、稳健的行业政策。”
现在,欧盟正在试图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今年,欧盟委员会启动了一项激励项目,比如通过提供拨款与援助资金的方式,希望以此鼓励公司们投资于电池技术。同时,欧盟委员会还警示称,如果欧洲汽车无法在电池领域里立足,那么欧洲公司将失去对供应链以及环境标准制定的影响力。
分析:欧洲可打造重整联合打造电池巨头
在全球电池行业里,重量级选手包括中国的宁德时代、日本的松下以及韩国的三星SDI。同时,松下正在与特斯拉合作在Gigafactory电池工厂里进行大规模生产。有分析师表示,欧洲之所以在电池行业中落后是由于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研发过于迟缓。瑞典研究公司EV-Volumes联合发起人维克多·艾尔(Viktor Irle)表示:“欧洲汽车制造商并没有严肃看待电动汽车问题,因为他们并不是很喜欢电动汽车。即便是最近,许多汽车巨头依旧将研发精力专注于内燃机车型上。”
与此同时,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在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吉利汽车以及沃伦·巴菲特投资的比亚迪等电动汽车领先者。电动汽车制造商大量涌现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部分行业专家正在警示无序竞争、骗补等问题,这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重视。
不过,欧洲也在取得一些进步。瑞典电池汽车制造商Northvolt是由特斯拉一名前高管建立的,公司表示在接下来6年里将打造成欧洲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工厂。不过,有分析师表示,该项目已经遭遇了资金问题。Northvolt表示,公司已经提出了相应的融资方案,一旦欧洲央行审议完成了公司4亿欧元的贷款申请,公司将发布更多细节信息。
另外,欧洲电池行业的美好愿景还将面临其他的挑战。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已经锁定了电池行业所需的核心资源,比如锂和钴等金属原料。艾尔表示,欧洲电池公司想要将自己打造成电池行业的巨头有点“为时已晚,因为这趟列车早已开出来了”。
有分析师指出,欧洲最后的希望可能是采取类似空中客车(Airbus)那样的策略,即重整并联合整个欧洲电池工业。现在,空客已经成为美国波音公司的巨大竞争对手。蒙哥马利表示:“以这种方式重整欧洲的电池工业,对汽车行业来说,也将是扭转战局的利好因素。”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交流行业信息与研究经验,不作商业用途。在任何情况下,本文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或和支持其观点。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所有解释权。
(责任编辑:朱栩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