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资讯频道

补贴归零在即 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走向何方

来源:中国电池网      2019/7/17   浏览10193次   

[摘要]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正式实施已有半个月,国补减半,地补提前归零,对电池能量密度、能耗系数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7月10日发文称,目前2019年新能源车走势呈现在高位波动的新局面。新能源车走势从前几年的简单的年初前低后高走势,逐步演变成补贴驱动下的波浪走势。

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正式实施已有半个月,国补减半,地补提前归零,对电池能量密度、能耗系数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7月10日发文称,目前2019年新能源车走势呈现在高位波动的新局面。新能源车走势从前几年的简单的年初前低后高走势,逐步演变成补贴驱动下的波浪走势。



毋庸置疑,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据公安部交管局数据显示,作为连续4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中国,截至6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37%,与2018年底相比增加83万辆,增长31.87%;同比增加145万辆,增长72.8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8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74%。


但是显然,补贴完全归零后,真正开始市场化竞争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对燃油车,新能源汽车还不具备竞争力。“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开始是非常想把这个产业做好,这些年花了很大的代价。”7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安全技术创新大会会议间隙,中国动力电池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接受电池网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技术确实有进步,但还没达到我们想象的可以跟燃油车去竞争的程度,还没能达到产品做出来后能让老百姓喜欢的程度。”


电池网发现,补贴新政正式实施、动力电池“白名单”取消,消费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需求“悲观预期”大增。今年6月份开始,动力电池减产消息频传。而按照此前的政策,新能源车补贴在2020年后将彻底退出。补贴归零在即,动力电池保护政策已经退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将走向何方?


电池技术日趋多元化,市场说了算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显示,6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6.4GWh,环比下降35.7%。其中三元电池产量4.5GWh,环比下降29.5%,占总产量比71.2%;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7GWh,环比下降27.3%,占总产量比26.5%。可以看出,产量降幅明显。


此外,1-6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43.4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生产27.4GWh,占总产量比63.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生产13.9GWh,占总产量比32.0%;其他材料电池占比4.8%。


可以看出,今年前6月,三元电池累计产量占据明显优势,但随着补贴大幅退坡,一个较为明显变化是:搭载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部分车型开始重新作出选择。早在今年三月份,补贴新政刚刚落地时,已有部分新能源车型放弃采用三元锂电池,改用了成本更有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


“不说价格更高的811三元材料,622型三元材料目前的价格约16万元/吨,而磷酸铁锂的价格为5、6万元/吨,并且至少还有2万元的下降空间。”王子冬认为,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优势明显,并且使用残值相对三元锂电池较高。


不过,王子冬也指出,在高能量密度的要求下,三元材料有10-15%的优势,但安全性风险也明显增加,因此,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双方势均力敌。


“锂离子电池是1970年发明的专利,真正产业化做出产品是1999年,中间过去了29年,而到现在已经49年了,我们也没有把锂电池技术吃透。”在王子冬看来,“电池技术应该是百花齐放,允许科学家各种各样的探索,但最终用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不能被市场接受是最重要的。”


“磷酸铁锂永远不会消失!”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饶忠儒在回答电池网提问时强调:“从有电池开始,除了镍镉电池因为环保而退出,没有其他电池退出舞台!”


寡头格局持续,车企来分羹


补贴归零在即,另一个明显趋势是寡头格局持续、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增强。


今年前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63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22.2GWh、23.8GWh和26.2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4.1%、79.2%和87.5%。预计从目前到明年年底补贴完全退出的大洗牌时期,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提升,寡头格局将长期持续并有不断强化的趋势。


此外,与传统燃油车车企占据利润大头不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动力电池等零部件占据着较大的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来分羹,深入布局动力电池是必然。


在外资车企方面,特斯拉早就开始自建电池工厂,大众汽车、戴姆勒也宣布投资布局动力电池工厂;国内吉利汽车、威马汽车自建电池工厂。此外,与电池企业合资、入股布局动力电池领域的国内外车企也不少:特斯拉与松下、北汽新能源与国轩高科、长安汽车与比亚迪、东风汽车等多家车企与宁德时代等等。


就在7月9日,前身为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的蜂巢能源正式宣布欧洲建厂规划:将斥资20亿欧元在欧洲建设24GWH大型动力电池工厂、配套正极材料工厂和电池技术中心。


“车企布局动力电池领域,已对动力电池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王子冬表示,目前的市场份额已经开始向车规级的电池企业集中。


车企布局动力电池领域,电池企业也开始向上游延伸。饶忠儒介绍说,蜂巢能源在锂矿、氢氧化锂、正极材料、电芯、模组、PACK、BMS、储能、太阳能等领域都有所布局,公司还计划布局正极材料前驱体领域。


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产业阵痛不可避免,如何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良性发展,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郝玉莹)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