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活动公告

避免“卡脖子”风险 提升车用芯片自给能力刻不容缓

来源:经济日报   杨忠阳   2020/12/14   浏览15097次   

[摘要]受芯片供应不足影响,传闻南北大众汽车近期陷入停产。


受芯片供应不足影响,传闻南北大众汽车近期陷入停产。尽管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已公开解释,这只是短期的供给紧张,情况没有传闻中严重,已经与总部、相关供应商展开协调工作,但这并未完全打消公众的疑虑。


具体来看,此次芯片短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用于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MCU(微控制单元)。在中国市场,一般10万元以上的车型,特别是中高端车型都会配备ESP。它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一部分,能起到防侧滑作用。另一类是ECU(电子控制模块)中的MCU。ECU广泛应用于汽车各控制系统中,被喻为“行车电脑”。


据报道,此次芯片断供风险还波及其他一些合资车企。虽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表示,短期供需失衡,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得到缓解,不会对汽车产业造成较大影响。但缺少芯片导致部分企业停产,这在汽车行业是头一次,笔者以为还是有必要引起足够重视。


作为汽车的大脑,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前,人们只是对自主车企的芯片供给充满担忧。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生产正常的情况下,合资车企居然也出现了芯片断供危机,这多少有些超乎大家的想象。


不少分析认为,此次汽车芯片之所以短缺,原因在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外规模较大的圆晶厂和封测厂陆续宣布停产,再加上意法半导体工人罢工,使得供给能力不足。同时,中国汽车市场复苏超预期,也进一步推动了芯片需求增长,导致一些汽车生产面临中断风险。


此外,在5G技术发展推动之下,今年消费电子领域对芯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芯片产能遇到挑战,抢占了部分汽车芯片的产能。所以,才有了“手机业打仗,汽车业遭殃”的业内调侃。


应该说,这些分析都有道理。但从更深层次看,还在于我国汽车芯片供应链过于依赖海外市场,芯片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空心化”,以至于芯片自给能力严重不足。


据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占全球的4.5%,而我国汽车用芯片进口率超90%,先进传感器、车载网络、三电系统、底盘电控、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等关键系统芯片过度依赖进口。比如,电动汽车中价值仅次于动力电池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98%以上需要从国外进口,且价格是国外的1.2倍至1.8倍。英飞凌、瑞萨、安森美、仙童、东芝等外国企业控制了全球八成以上的IGBT市场份额。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程度越来越高,芯片的使用量也在急剧增加,芯片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通过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提升车用芯片自给能力,避免“卡脖子”风险,已刻不容缓。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杨忠阳


(责任编辑:葛良宵)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收购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动力电池,动力电芯,合作共赢13480712056

原评论:
2020/12/14 12:07:18 0 0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