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破除“围墙和挡板” 融合包容发展能源经济

来源:新华社   作者:何光远   2020/12/18   浏览9086次   

[摘要]发展能源经济,我们更需要的是融合与包容,“能源领域里的围墙和挡板”,会贻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战略。



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对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两大战略目标要求,一是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二是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这个承诺,是2014年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和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签署《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首次向全世界承诺的。在今年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中,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表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在11月1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发表重要讲话时再次重申上述决定。


碳排放达峰提出了近期目标,碳中和提出了远期目标。这两个目标与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是吻合的。我们知道,维系今天人类生存的能源还是以碳氢能源为主,消耗碳氢能源就必然产生碳。在这条消耗碳氢能源的链条上,对地球、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利与弊、益与害的问题,已经从科学家研究的范畴发展到今天社会经济学高度关注和装备制造产业面临的问题了。


2019年10月22日,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在“第九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上指出:要在能源体系框架下进行能源转型和结构优化,防范不切实际的能源转型对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造成的伤害。中国能源结构是“缺油、少气、富煤”,烧油对外依存度太高,涉及能源安全;烧气对外依存度持续飙升,储备和输配送体系建设成本太高;烧煤又带来碳排放太高,污染环境。这就引发了今天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大干快上氢能的局面,谢克昌院士提出的“防范不切实际的能源转型对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造成的伤害”给我们提出了警示。


2020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在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峰会上呼吁“拆掉能源体系中的一堵堵‘围墙’,让各能源品种有机融合,共同担当起降碳减排重任”。回头看过去的20年,我们经历了电动汽车“零排放”和“弯道超车”的“大跃进”,甚至发出了停止内燃机生产和销售的声音。今天,我们又在经历大多数地区踊跃开展的“氢能大跃进”。对这种能源消费状况,谢克昌院士提出防范的警示,张涛副院长以拆掉能源体系中的一堵堵‘围墙’告诉我们,中国今天发展能源经济,亟待需要的是协同与合作。我认为:发展能源经济,我们更需要的是融合与包容,“能源领域里的围墙和挡板”,会贻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战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有一个关于能源问题的讲话,他说:“氢很好,跟氧一反应就能生成水,但是问题就是在自然界当中,氢气是不存在的。”我赞同包院士的观点。的确,我们这个地球有煤矿,有油田和气田,但没有氢气矿和氢气田,氢元素存在于各种化合物中,但制备氢气需要能量,如果我们用一种碳氢能源制备另外一种碳氢能源,尽管制备出来的碳氢能源是清洁的,比如我们用的电和氢气等,但对这类能源就不能定义为碳中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研究的太阳燃料合成,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和水,生产出清洁的甲醇液体燃料,是未来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我认为,这就是碳中和,就是我们鼓励未来能源制取的途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11月3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按照我们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统一部署,2018年我们取消了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投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了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到2022年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和两家合资家数的限制,也就是到2022年,我们国家汽车行业就完全对外开放了”。面对“完全对外开放”后的局面,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工业、固定动力装备以及内燃机工业,如何走自主可控、创新发展的路?如何与能源产业协同合作?形成实现碳中和发展共同体,确保在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框架下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的观点: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先机,只有创新才能保持前沿,只有创新才能稳定和发展。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以绿色推动能源革命为目标,协同、高效、智能促进绿色能源消费,共同用科技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


以甲醇液体燃料为例,我国甲醇汽车已经从试点验收完成转向正式推广应用,八部委联合发文予以明确。但甲醇燃料涉及国家能源管理、甲醇生产和储备供应、交通运输许可、车船装备制造、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支持、市场准入监督管理、应急管理等多部门,需要国家层面统筹协调管理和监督。否则,将甲醇作为燃料推广应用,替代石油以降低对外依存度,实现环境友好,最终实现碳中和的能源发展目标,依旧会困难重重。


总之,凡事一定要实事求是、虚怀观是、和气察是、去偏归是、去伪存真、眼睛向下、务实看发展,落地做事业,把我们这代人该做的事做好。


来源:新华社


文/何光远(原机械工业部部长)


(责任编辑:葛良宵)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