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观点评论

多项自动驾驶新专利曝光!OPPO也要造车了?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赵建国   2021/2/2   浏览26849次   

[摘要]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智能汽车的新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也是新的利润增长点,智能手机及互联网企业有良好的技术‘基因


手机厂商跨界造车,正在成为一个新看点。


1月26日,国内手机制造商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OPPO)的四件自动驾驶专利曝光,继苹果、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商纷纷跨界入局智能汽车领域之后,这不禁给人带来新的想象。


“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智能汽车的新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也是新的利润增长点,智能手机及互联网企业有良好的技术‘基因’,其开发相关新技术并不意外。”中南大学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研究员时蔚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OPPO是否入局造车领域,更多相关新技术的涌现客观上都有助于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



“汽车专利”=造车?


此次OPPO的四件自动驾驶专利中,包括防撞提醒、车辆控制、车辆定位、测距方式等。


其中,根据其专利权利申请摘要可见,防撞提醒的专利可以实现在夜晚、大雾、暴雨、无路灯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在两车距离较近时对驾驶员进行提醒,从而避免事故,保证安全。车辆控制的专利可以无需用户走进车内,就可以实现对车辆的控制,既简化操作,又改善了用户体验,而且信息不易泄露,提高了数据安全性。车辆定位专利针对目前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可以实现较高精度的定位。测距方式专利是使用摄像头及光源、分束器等电子设备,可以更好地在自动驾驶中进行距离测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2020年12月31日,OPPO在全球的专利申请量超过57000件,专利授权量超过了24000件。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51000件,占比89%,其中已有涉及自动驾驶、智能网联、通信、感知、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专利储备。


由此可见,OPPO在近年来的技术研发上,一直在向智能汽车领域延伸。2020年12月,OPPO就与理想汽车共同宣布双方进行合作,为理想ONE车型提供车机互联系统。今年1月25日,OPPO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创新中心,主要研发显示屏相关技术,这些技术既可以用于手机屏幕,也可以用于智能座舱的显示屏。


“有专利与造车之间并不能划等号。”华泰证券分析师彭松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至于OPPO会不会造车,其至今并没有公开明确,也不好妄加揣测。毕竟,造车比造手机需要的技术等条件更复杂。但是,有可能的是,OPPO像华为等同行一样入局汽车零部件做增量供应商,因为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与智能手机之间相通、或关联度较高的技术越来越多。


其实,对于是否入局造车,OPP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明永在2019年末就曾公开表示:“OPPO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不做汽车,二是做汽车,并只做自己擅长做的和能做的,而不是我们亲自去打造一辆汽车。”但是,他强调:“如果未来十年汽车行业都做不好汽车,OPPO可能会做汽车,但目前来看还没有这个可能。”


“跨界造车”成敏感词?


OPPO的自动驾驶专利甫一曝光,就引发了业内对其是否要造车的热议。“对跨界造车的敏感,是因为智能汽车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技术,以及融资、市场等方面本身就是热点话题较为集中的领域。”招商证券分析师马宏图向记者表示,而且智能汽车、智能手机如今与人们的生活关联度较高,其一举一动甚至双方合作都会引发较为广泛的关注。


事实上,手机厂商、互联网企业近年来跨界入局智能汽车领域已不鲜见。


近来手机制造商苹果跨界造车,受到高度关注。其实,苹果从2014年就开始建立名为“泰坦”的自动驾驶项目团队进行技术研发,是进入自动驾驶领域最早的一批科技公司之一,甚至比2016年才从谷歌独立出来的Waymo还要早。直到2017年,苹果在加州拿到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许可证,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才公开承认该项目的存在。而且,在聘用了具有特斯拉、通用、福特等车企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之后,苹果于近日发布了300多个与汽车相关的招聘职位,包括电池电源管理、道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并公布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渲染设计图,这也意味着苹果造车已步入了实质性阶段。


在国内,华为同样是“先手机、后汽车”的。早在2012年,华为就与东风汽车开始共同研发车载系统;2013年,华为成立“车联网业务部”,正式进军车联网。2014年起,华为先后与东风、上汽、大众、PSA、丰田、大陆、奥迪等整车企业,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展开合作。2020年8月,华为主营范围正式增加汽车零部件业务。而此时,华为已经推出了MDC600自动驾驶平台、5G智能网联多模终端芯片巴龙5000,并声称研发领域涵盖“除了车体、座椅和四个轮子”之外的一切,并强调“华为不造车,但要帮助车企造好车。”


国内另一家手机巨头中兴,也盯上了智能汽车。2016年,其子公司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研发智能汽车系统并制造智能客车;而2014年成立的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则主要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及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此外,互联网跨界造车者也有不少。阿里与上汽联合成立“智己汽车”公司,发力智能电动汽车;百度与吉利合作成立智能汽车公司;富士康也与吉利合作成立智能汽车代工公司……“智能化时代的产业、资金融合都是建立在技术之上的,汽车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马宏图认为,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这样的现象将越来越多。


“融合发展”能否成主流?


手机制造商、互联网企业跨界入局智能汽车,是否能实现“融合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主流趋势呢?对此,业内有不同的看法。


“只能主抓一个领域,或坚守手机,或转向汽车,两者很难融合在一起。”马宏图表示,企业的目标是获取更高的剩余价值,如果手机企业在智能汽车领域获得成功,则极有可能放弃原有业务,全力投入汽车业务之中。无论从技术或资金上看,专注于一个领域也有利于更好地做好主业,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融合发展并非不可能。”彭松林则认为,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汽车上的智能化、网联化、5G通信、以及视频与雷达感知、红外测距等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企业、智能手机企业在这些技术上比传统汽车企业有更多优势,融合发展并非没有可能,只要资金、条件允许,技术实力具备,无论是智能手机企业还是互联网、甚至其他行业企业都可以尝试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多方面的技术力量向一个领域集中,从智能汽车行业看,并非不是一件好事。”他强调。


其实,无论是单一目标、还是一家企业向多领域发展,都有成功与失败的先例。“客观而言,这要看企业的具体情况,主要是技术实力、资金实力和战略规划能力及落实能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时蔚然认为。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文:赵建国


(责任编辑:葛良宵)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