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实现从“会造车”到“造好车”的跨越

来源:电动汽车网      2022/8/1   浏览24404次   

[摘要]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基础研发和核心技术上持续创新突破、久久为功。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继续保持逐月快速提升态势。

  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基础研发和核心技术上持续创新突破、久久为功。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继续保持逐月快速提升态势。

  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创下历史新高。截至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跨过千万辆大关,达100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23%。

  笔者认为,这一成绩的取得,除了政策大力支持外,也得益于一批中国汽车品牌抢抓先机,走在了产业发展的前端。传统车企正快速转型,造车新势力凭借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拉升行业认知度和影响力。可以说,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强势崛起,已成为促进汽车产业回暖、推动经济复苏的一支重要力量。

  不过,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从“能造车”到“会造车”固然可喜可贺,但从“会造车”升级为“造好车”才是更大的挑战与跨越。为此,还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再接再厉:

  第一,锻长板,构建完善公平统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整车研发生产、零部件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演变为汽车、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为此,我们需要构建完善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促进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从而增强和激发产业发展动力与各主体的能动性。

  第二,补短板,打造自立、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与合作新格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技术尤其是动力电池技术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新型材料体系电池层出不穷。在推动智慧交通、超充换电、电池银行等新型业态飞速发展的同时,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务必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争取建立既嵌入全球供应链,又能够对核心技术和价值增值有控制力的合作新格局,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形态。

  第三,树样板,聚焦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与创新升级。新能源汽车诸多前沿技术“上车”的最终目标,就是在汽车全电化基础上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实现无人自动驾驶。可以说,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汽车与信息通信、人工智能、软件、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更是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深度竞争的胜负手。

  展望“十四五”,我国汽车产业必将加快补短板、强基础、锻长板,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加大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努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可控性与稳定性,早日实现从“会造车”到“造好车”的跨越。

  

(责任编辑:朱肖莉)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