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循环”公交的提法首次进入市民视野,这种微循环线路一般采用6-8米长的小车,线路设置为5-8公里。如果小区内没有夜间停车场,小公交可以在小区内不设终点站,循环反复营运。
无论你是70、80、90还是00后,你一定看过终结者,就好像很多事物一样,这是伴随着我们成长、陪伴我们记忆的电影。
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历着一幕又一幕的“终结”,大街小巷穿行的麻木、曾经以“飞车”闻名的中巴、甚至公交车中大批量的黄标车。隧道、地铁,新的交通出行方式则不断涌现。随着我们的城市高速发展,交通工具也不断更新着、变化着。
在武汉这样一个城市中,大概超过半数的人都有过坐电瓶车的经历。除了一直生活在中心城区的人们,但凡现在居住在大型组团的市民,都对电瓶车不陌生,在新的大型小区建成之初,在公交车还没有进驻的时候,电瓶车成了人们出行的“主力”。当然,各大高校的学子们对电瓶车更是记忆犹新,“望山跑死马”的住宅区和学习区,电瓶车成为了拉风而又实惠的出行工具。
2013年1月底,武汉市首次尝试“微循环”线路,解决偏远区域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的问题。“微循环”公交的提法首次进入市民视野,这种微循环线路一般采用6-8米长的小车,线路设置为5-8公里。如果小区内没有夜间停车场,小公交可以在小区内不设终点站,循环反复营运。截止到目前,武汉市微循环公交线路已经接近50条,遍布武汉各个城区,为众多居民服务。
随着“微循环”线路的开通,偏远区域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的问题不断得到解决,黑车、电瓶车在武汉市也越来越少。不过,城市的延伸也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在不少地方,电瓶车依然是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
狭窄的道路、糟糕的路况、城市资源的有限分配,都是电瓶车依旧存在的重要因素。
“蓝精灵”微循环纯电动车来了,小巧的车型、美丽的外观、不到两米的车宽,适合在背街小巷中穿行,或将成为电瓶车真正的“终结者”,成为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好朋友。
(来源:搜狐)
(责任编辑:许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