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动汽车后服务市场核心除了充电设施制造商、工程服务商和运营服务商之外,还要有互联网后台公司为之提供技术支撑。此外还需要一些外延产业的进入,提供修车、娱乐等服务。
电动汽车后服务市场核心除了充电设施制造商、工程服务商和运营服务商之外,还要有互联网后台公司为之提供技术支撑。此外还需要一些外延产业的进入,提供修车、娱乐等服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9153辆,销售21055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2.4倍。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的同时,是对充电基础设施和充电后服务市场需求的增加,然而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的规模12万辆左右,累计建成充电桩仅3万个左右,以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数量比例不低于1∶1这一标准来看,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比例为4∶1,供需严重不平衡。
根据我国《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显示,我国规划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若要达到500万辆的保有量,则需配套充换电站1.2万个,充电桩450万个。
自去年3月起,国家对城市充电桩设施建设已经放开,在市场空间的吸引下,不少社会资本已经进入到这个领域,预计该市场将由民营企业主导。
“现在很多创投公司在充电后服务市场方面大量投钱,但目前还处在大量烧钱阶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涉足充电站、充电桩建设,以及充电后服务市场的社会资本越来越多,除了汽车企业自建之外,比较活跃和有代表性的包括普天、奥特讯、特锐德、充电网等等。
当然,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息息相关的就是统一充电标准。据了解,关于充电标准,相关机构7月23日将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并在8月份就会进行标准的初稿审查,这意味着标准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
绘制中国充电地图
“如何便捷地找到充电桩、如何确知充电桩能不能用、能否就近建桩等问题是电动汽车用户在充电场景下的三大痛点。”第一电动网CEO庞义成在7月8日举办“电亮中国”启动会上表示。
为了解决用户痛点,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江淮、奇瑞、特锐德等企业形成联盟,联合热点城市的政府和电动车主共同勘测各城市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状态,这些信息将会及时反馈在“充电桩APP”地图上,最后绘就一张“中国城市充电地图”,最终成果全社会共享。
另外消费者根据需求可在充电桩APP上进行热点标注进行选址建桩,如果点赞用户超过100人,第一电动网将会联合充电桩企业在此地建桩。
“解决充电难的钥匙,就在我们这些电动汽车的用户身上。”在庞义成看来,用户正在发生场景前移,即用户由终端使用者甚至可以成为制定政策的人。从用户需求出发,进行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现在解决充电难的一个有效路径。
同时在绘制中国充电地图的还有一个公司——充电网,但在充电网CEO王振飞眼中,充电难的根源并不在充电桩上,而在于车位资源的短缺。
“公共充电网络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基础,而摆在充电网络的首位的是车位,其次是充电桩等产品和运营管理服务。充电网的目标是解决这三个问题。” 王振飞不停强调自己的企业属性,并不是充电网络的运营商,而是一家充电网络运营服务提供商和用户承载平台,他们要做的就是“服务”。
当大量社会资本正对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虎视眈眈时,谁可以轻松说服商业中心以及小区物业等公共场所进行充电网络的建设、协调车位管理、解决充电服务费的分配问题,谁就可以快速的与之进行合作,就能够率先赢得市场。
“充电车位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仍然属于提供车位的合作伙伴,这也就是为什么充电网能与酒店、商场和物业公司等伙伴的快速融洽合作的原因。”
谈及充电网的盈利模式,王振飞表示,“与微信模式相似,我们的APP能够支持其他的电动车品牌,在发布充电网3.0以后就会做些针对性的推广,推广对象主要是电动车的车主和潜在车主。预计2017年我国私家电动车车主能够达到30万,而那时我们会实现盈利。
互联互通是关键
据了解,电动车后市场发展瓶颈在于,并没有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一切还处于探索初期。
“这是个新行业,此前没有更成功的范本,民间资本、政府资金,还有很多企业纷纷参与进来,现在由于谁都没有走得更超前,所有的企业都依旧在探索当中。”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这一市场探索初期典型特点就是企业分散、资源无法共享、品牌分散、业务模式不统一等等。
电动汽车后服务市场核心除了充电设施制造商、工程服务商和运营商服务商之外,还要有互联网后台公司为之提供技术支撑。此外还需要一些外延产业的进入,提供修车、娱乐等服务。
所以完善充电设施是一项牵扯多方利益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用户等全社会合力才能解决。
如同普天和充电网的合作,普天是充电桩的设备商,它充当的是硬件前段,并没有己的APP,充电网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互联网服务,实现互利共赢。
“对目前充电行业来说,如果每家企业只是单干,不共享平台和充电车位资源,浪费的将是社会资源,互联互通多方共赢才是这个行业的未来。”作为充电服务业的同行,南京普斯迪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只有当合作双方都互相开放平台,才能真正做到资源的共享,才能获取更精准的客户需求,提供更好的充电服务,也只有通过互通互联才能在信息标准化的基础之上做到整个行业的多元化发展,达成行业间互惠共赢的局面,这也是充电网正在努力的方向。”王振飞表示。
充电标准出台倒计时
在一个产业尚未形成而且商业模式也没有成熟的时期,政府为了培育这个市场的快速成型会有些政府导向。5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调研时还强调电动汽车“互联互通”的标准问题。标准的统一无疑将助力充电基建进一步加快。
目前,国家在积极地进行充电接口及通讯协议标准的制定,据中电联标准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永东透露,“如果标准制定步骤有100步的话,我们只差最后一步。”
据了解,关于充电标准7月23日将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并在8月份就会进行标准的初稿审查,这也就意味着标准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
在此次标准编制过程中,兼容性和安全问题最值得注意,在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相互配合方面,车厂与充电基础设施生产企业也需要共同商讨标准;在充电安全方面,更注重充电使用条件、安全环境等条款的制定,从而保证车主在充电环节的人身安全。现在中电联正在进行充电接口兼容性的制式规范制定,7月会征求意见,车厂和相关企业以及实验室会按照国家标准统一测量,从而验证不同车型和不同的桩判断互联互通情况。
据悉,8月份充电接口及通讯协议标准编制工作将会完成,之后将由政府对外发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许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