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信部数据统计,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在新增汽车销售中的占比首次突破1%。在车型方面,纯电动乘用车以微型电动轿车为主,2015年小型纯电动轿车总产量占比超过85%;中高级别新能源汽车以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为主,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中高级新能源汽车占比80%以上;新能源商用车仍然高速增长。
综合来看,基本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两头挤的格局;基本实现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保有量预定目标;圆满完成“十二五”新能源汽车重点科技专项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研发任务,技术支撑产业化发展。
三种潜力车型
首先是纯电动驱动轿车技术进展。纯电动驱动轿车的综合性能不断提升,同时涵盖轻量化、安全性、电池兼容和电池干扰辐射以及可靠性等分项技术开发。因此纯电动轿车技术进展已经达到一个新水平。
其次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总销量超过6万多辆,供不应求,尤其是插电式的SUV。从技术角度看,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技术取得突破。如比亚迪唐的四驱构型、荣威550plug-in的双电极并联设计。
从乘用车发展来看,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主流车型有三种类型。
纯电动乘用车小型化发展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小型电动汽车特色明显、性价比高,具有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巨大潜力,可以成为中国电动国民车的一种类型。
SUV的插电化可能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2015年SUV在传统车中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当前面临越来越严格的油耗法规和城市限行,而插电式SUV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又进一步凸显SUV的动力性能,已经初步得到市场的验证,所以插电式SUV有望成为中国品牌主流的战略车型。
还有一个车型是增程式电动车,但是它的发展滞后,可能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增程型小型发动机的问题,二是测试标准。
商用车电动化
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尤其是城市公交,是新能源客车推广的先行者和主力军,目前已经占到国内公交车保有量的14%左右,在全球遥遥领先。随着电动客车性能的不断提升,逐步受到市场认可,包括运营效率、运营成本等基本可以跟传统燃油车竞争,尤其是即将开始落实的公交能源费用补贴,由油补变电补,将会进一步推动公交的电动化。
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出现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创新技术,如宇通的纯电动客车整车集成技术,精进双电机负载分配的电动驱动技术。
新能源商用车国际竞争力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客车整车与总成开始规模出口。比亚迪实现整车出口,微宏的钛酸锂、多元复合锂动力电池批量出口欧洲,已经装备欧洲客车900套以上,尤其2015年批量装车上线运营超过550台,占欧洲2015年新上线客车总量的30%。
电池性能提升
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产业的大发展,据数据统计,2015年动力电池装车量超过200亿瓦时。预计2016年装车量达到500亿瓦时左右。根据电池行业报告,2015年电池产业投资约1千亿元,在建、核建的产能1800亿瓦时,估计2016年上半年产能仍然紧张,下半年总量保持平衡,但是优质产能还会持续紧张。
技术方面,动力电池性能大幅提升,全面达到甚至超过“十二五”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规定的指标,电池组模块最高达到140Wh/kg。当然,提升比能量的同时,电池的安全技术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近期关于动力电池安全的技术路线是热议的话题。从2015年装车量的实际情况来看,以纯电动12米大客车为例,采用磷酸铁锂材料的动力电池占比94%以上。
总体来看,现有产品和动力电池的产量分布是中国动力电池技术研发产业化结果的一种反应,格局合理。随着各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进展,今后动力电池装车的格局会动态变化,更高性能的电池会逐步出现。
充电互联互通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形成了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充电网络。如北京市私人乘用车的自用桩比例达到77%,上海市私人乘用车的自用桩比例达到73%,而且比例还在迅速提高。基于此,我认为私人乘用车主要以自用桩为主。
现在最迫切的挑战是充电新国标的贯彻与改造实施工程。新国标意义重大,主要解决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安全性,如统一充电桩通信标准、通信协议,增加充电温度监控、机械锁、电动锁。但是车桩改造升级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影响面大,涉及客户、充电桩企业、制造商等。二是各个地方改造的进度如何协调,包括车厂改造的难度、新老用户的切换,尤其关于充电基础设施在小区地下车库的建设,这方面最近也出台了一些新的规范。
2015年在全产业链相关的政策、市场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16年,希望通过协调发展,成为技术品质的提升年。这里的协调发展是整车产销、电池供应、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协调发展。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责任编辑:许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