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PSA陈国章――创新与颠覆 独家解读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来源:凤凰网      2016/6/18   浏览9392次   

[摘要]陈国章认为“好饭不怕晚”并非单纯的时间问题,而是随着中国政府补贴降低至最低点时,以搭载PSA严谨且完善的新能源技术构成的全新电动汽车跟进为大前提,进入中国市场并与不同厂家拼技术、拼口碑、拼市场、拼服务。

 

在2016年中国车商新能源汽车高峰论坛期间,笔者与PSA集团陈国章先生就在华新能源战略进行了深入沟通。

 

陈国章:“好饭不怕晚”

 

尽管此时距离中国政府取消对新能源整车补贴之际(2020年)只有1年时间,但“好饭不怕晚”的PSA,更愿意在这个时间点用先进技术和独具特色的电动汽车,与早已占据不同级别市场的本土品牌和其他国际品牌相竞争。

 

笔者解读:何为“好饭不怕晚”?

 

陈国章认为“好饭不怕晚”并非单纯的时间问题,而是随着中国政府补贴降低至最低点时,以搭载PSA严谨且完善的新能源技术构成的全新电动汽车跟进为大前提,进入中国市场并与不同厂家拼技术、拼口碑、拼市场、拼服务。与其和其他品牌蜂拥而来进行毫无头绪的竞争,不如利用独家先进技术和全新销售福渠道,逆向分割市场份额。

 

陈国章:“利用全新技术,打造适合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

 

陈国章对笔者表示了PSA将会为中国市场推出搭载全新技术,利用全新平台,制造的电动汽车以及油电混动汽车。PAS很清楚,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机遇。对于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电机、电控、电池(三电)系统,存在极大的技术发展不确定因素。

 

对于一款电动汽车而言,搭载的电池组件将占据整车成本一半之多,多以磷酸铁和三元锂电池为主。3年后、5年后是否还会使用现有技术发展而来的电池组件,恐怕谁都不能保证。这就直接导致太多车厂都要对不同技术进行全面研发,都在猜测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动力源。

 

PSA很清楚,利用现有传统乘用车“改装”而来的油电混动车或许还可以相匹配,却不适合电动汽车。

 

减重这种效能的提升,并非局限于新能源汽车。奥迪的全铝车身,性能跑车使用碳纤维覆盖件,镁铝合金的悬架部件,都是为了减轻自重以便获得更出色的动力和操控表现。对于使用电池为动力的油电混动汽车和电动汽车,对减重更加敏感。

 

陈国章:“创新与颠覆”

 

2019年PSA新能源车型进入中国的杀手锏与目前其传统车发展相吻合。PAS将“创新与颠覆”理念融入全新车型设计中。

 

“创新”,将客户在使用中可以通过车载屏幕与手机互联、与家庭互联,打造全新的用车感受。

 

“颠覆”,全新技术与全新用户体验,将改变“90后”们的用车习惯,让“00后”们驾驶更顺畅。

 

笔者解读:PSA的“创新与颠覆”

 

每个车厂都在寻求自己的定位,或技术领先、或配置丰富、或车载互联,都将成为车厂(车型)在市场中自己的定位。PSA的“创新与颠覆”就是利用全新技术与设计理念打造全新的形象,去影响更年轻的消费者。

 

笔者:PSA新能源凭借什么优势抢占中国市场份额?

 

陈国章:

 

目前中国新能源市场几乎都是本土品牌的天下,但是本土品牌在新能源技术与整车制造领域存在的问题也颇多。技术层面的落后与国际品牌相差甚大,大多数车厂使用的高品质电动机为进口;搭载的电池组件(总成或电芯)均为进口分装合资生产;电控系统的精细化也掌握在少数外国厂商手中。由此可见,本土品牌现在占据的大份额,或将在某一节点迅速萎缩。

 

2020年,中国政府或将停止发放新能源补贴,而包括PSA在内的众多国际品牌已经在相关分系统研发与应用中掌握了深度技术整合能力。这一技术层面的优势也将成为PSA“后来居上”的核心竞争优势。没有补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或对本土品牌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国际品牌却是发展的爆发点。

 

笔者有话说:

 

虽然PSA已经有部分弱混和由三菱代工的电动汽车,在欧洲、美国市场销售。但市场氛围与政策导向不同,并不会将这些在售车型引入中国市场销售。为了应对中国特殊市场状态,PSA将会采用全新技术减重并提升续航里程,增加中国市场竞争力。传统车市场客户并不会太多关注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同市场导致不同车型研发状态。2019年PSA将利用有限提升的成本,获得性能更出众,使用“创新与颠覆”策略为中国市场研发全新新能源汽车。

 

2016年4月丰田宣布2018年国产全新插电式油电混动汽车;2016年9月通用三款混动汽车面向中国消费者销售国市场;2019年PSA携手三款全新车型进入中国市场。种种举措,将称为中国新能源市场正规化、退补贴化的标致。国际品牌开始重视中国新能源市场时,更是与本土品牌正面交锋之际。国际品牌具备的口碑、技术与服务优势,将直接称为扼杀某些不思进取的本土品牌的三叉戟。


(责任编辑:许江琴)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