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的过程版名单如误读,对国企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社会应该慎重解读这样的名单,尊重乘用车企业的持续良好的社会形象,也应为新能源车发展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
1、9月市场回顾
在去年9月狭义乘用车市场逐步回暖背景下,9月车市零售同比增30%,环比8月增速26%,较乘联会预期的16年的前低中高后稳的走势预期稍强。但9月新能源车销售3万台,增65%,环比8月弱持平,月度普通混动销量超过插混,期待新能源车政策更好支持车市发展。
今年9月有21个完整连续的工作日,相对去年9月的阅兵+月饼的前后双节日特征,今年9月更有利于产销增量。在自主强、生产顺、需求旺、厂商抢运车、购置税优惠末班车预期等的共同推动下,9月车市高增长实现3季度的车市完美高增速。
自主新品推动车市走强,近期自主品牌的产品设计制造能力提升快是有目共睹的,自主SUV鹤立鸡群的支柱新品日益突出,H6\GS4\RX5等产品都是各自厂家的半边天车型,说明自主的强势产品得到更普遍的认可。
区域市场需求旺,尤其是东部和中部需求持续回暖。从乘联会厂家的区域销售流向可见,华南、华东等东部地区的购买热情较强,沪深等市场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东北、西北的需求相对偏弱。这也与近期大中城市的楼市火爆也是成为对应,近期的抢房热潮也联动了车市需求,大城市房价暴涨后的燥动心态驱动购车热,高房价下购房郊区化趋势进一步促进车市的火爆。
国庆长假是一年中唯一一个驾车出游的机会,随着购置税减半优惠措施的1周年到来,秋冬季价格回升和购置税优惠到期的双重推动导致早买更合算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借口。
随着9月下旬乘用车运输车治理的期限临近,热销导致经销商对库存从压力到资源的心态变化,9月零售强于生产。而批发大于生产体现的是厂家库存大转移,治超带来的提早加速抢运车辆使厂家生产和库存加速转移至经销商,国庆长假也给运输带来较充裕时间。
2、10月市场展望
10月有18个工作日,较15年10月持平,但较9月少3个工作日,不利于车市产销环比走强。
15年9月30日的部分客户订单在10月初成交,因此带来今年10月的销量基数稍高。但10月第一周的乘联会厂家零售显示仍是同比10%以上增长,这也是市场总体较强的体现。10月进入车市的旺销期,随着多地的治理房价暴涨的限购措施出台,市场购买热情相对降温。受政策与需求的拉动,近几年的楼市、股市以及车市的走势跌宕起伏,虽然增长特征不同,但财富效应对车市的促进还是会延续一段时间。
我们对今年车市仍是有信心,小排量购置税减半政策的效力最大的时候是退出,因此今年10月的退出季比去年10月的进入期效果仍会好。相信随着年底“大限”将至,接下来的三个月势必出现“翘尾”现象,会持续向市场释放充足的购买力,4季度的车市增速仍能达到10%以上,推动16年乘用车增速超过15%。
3、国家不再核准新建传统车企是重大利好
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这是行业的重大利好。随着国家坚定推进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未来的车市增量必然是只能靠新能源车。传统燃油车的产销未来几年逐步进入瓶颈期,新增需求主要被新能源车增量获取。国家提早预防产能过剩,让更多的优势资源进入新能源车领域也是行业规划发展的未雨绸缪的正确导向。
未来随着竞争激烈,内资企业在新增项目困难的情况下,必然强力推进兼并重组实现快速发展,尤其是未来几年的乘用车四阶段油耗和新能源车碳配额等油耗政策必然推动汽车行业内部的兼并重组,是很好的事情。
虽然有放开股比的讨论,但没有新建企业的机会,合资企业也就相对稳定。因此乘用车合资企业的合资股比开放的幻想,估计也是不可能落实的,政策是对合资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是重大利好。
4、购置税减半政策促进车市稳增长调结构
15年9月底国务院发布的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一年来乘用车市场出现促工业增加值稳增长和推动自主份额提升的良好综合效果。
乘用车市场的产业链长、税收拉动效果突出,这也是很好的。16年1-8月的工业增加值增速是13.4%,而15年1-8月的汽车工业增加值是5.2%,提升8.2个百分点,乘用车拉动的工业增加值效果超强,为制造业稳增长作出巨大的贡献。
自主品牌发展顺应了政策调整趋势,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而16年1-9月的乘用车自主品牌份额达到40%,较15年1-9月提升2个百分点。而且1.6升以下狭义乘用车的增速19%,1.6升以上增速8%,也有效的提升了小排量车的节能减排效果。由于1.6升以下的自主品牌零售份额16年达到42.2%,较15年的40%提升较好。1.6升以上的总体乘用车中自主品牌份额从15年1-9月的18.7%下降到16年的18.2%。
由于今年购置税减半政策的效果是拉动3季度销量高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17年的增长面临高基数和春节提早的压力均较大,否则我们担心17年车市要开局就负增长而拖经济增长的后腿。
5、新能源车骗补问题不应过分解读
近期有新能源车骗补的名单流出,这样的名单缺乏有效的解释,简单看表下结论是不准确的,应该是以国家的权威公布为准。我们感觉对调查统计过程中的版本需要后续的分类审核,尤其是在有换电和充电多种发展模式探索下,新能源车骗补问题审定是要全面和审慎的,如果乱解读是有问题的。
尤其是其中大量的央企主力集团和合资企业似乎都进入骗补名单,这也是极其错误的,这些央企和合资企业是长期被证明极其规范运营的企业,国企是在原则问题上很严谨的,在发展新能源时也会有些模式的探索。现在的过程版名单如误读,对国企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社会应该慎重解读这样的名单,尊重乘用车企业的持续良好的社会形象,也应为新能源车发展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
6、货车超载的治理对车市喜忧参半
根据统一部署,9月21日起,各地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对于公路货运车辆严格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认定超载,需要减少车辆的货物装载量才能合法上路。而多年来长期使用的双排轿运车也受到严重的管束
中国购车消费季节间波动巨大,历年的2-8月的春夏两季的运输条件好,购车消费量偏低,而9月开始的秋冬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购车高峰期,秋冬季相对于春夏季的购车数量增长近30%。
整车物流是车市的血液,极其关键。毕竟私人消费的车市的产销压力在4季度突出,乘用车运输瓶颈就是冬季明显。此次治超虽有利于重卡销售,但影响乘用车的运输,进而影响乘用车的销售。
前几年厂家淡季不减产建立厂商库存储备,尤其是经销商在厂家支持下建立夏季库存储备,用于秋冬季的旺销期的火爆需求,这样的成本总体较低。但随着去库存浪潮,经销商不建冬储库存,厂家也不敢提早生产,形成秋冬季的生产运输压力加大。
国家治理货车超载的决定也是很正确的,但这个时点的综合结果就是苦了厂家和消费者,厂家的综合成本也不经济,消费者最终要为高成本的运输和库存短缺而付出更高的价格。如果在路况很好的部分地区治理乘用车双条运输车的时间再延期4个月,延期到1月底的春节前实施,这样就能明显缓解运输高峰的运力不足问题。如治理超载时机选择到春节后,治理效果也会更好。
(责任编辑:陈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