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拿到纯电动车牌照 奇瑞和海螺会否重续前缘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6/11/3   浏览6923次   

[摘要]在和海螺型材分手三个多月后,“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奇瑞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通过,这意味着继北汽新能源、长江ev、长城华冠之后,奇瑞新能源拿到了第四张新能源乘用车“准生证”。

在和海螺型材分手三个多月后,“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奇瑞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通过,这意味着继北汽新能源、长江ev、长城华冠之后,奇瑞新能源拿到了第四张新能源乘用车“准生证”。


或许奇瑞新能源拿到这张“准生证”时的心情除了喜悦还会有那么一丝惆怅在心头。因为,就在三个多月前的7月13日,海螺型材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终止了筹划多月的收购奇瑞新能源控股权计划,而披露的原因就是:“鉴于奇瑞新能源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被这张“证”难住的收购


2016年5月16日,海螺型材自开市起停牌,宣称公司有“重大事项”在筹划中;后经确认,该重大事项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于2016年5月23日起继续停牌。


在申请公司股票继续停牌的同时,2016年5月23日,海螺型材透露,公司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基本内容为:拟向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奇瑞股份等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所持有的奇瑞新能源的控股权,并发行股份配套募集资金。


此事立刻在行业里引发强烈关注。然而,人们对此事的关注度尚高,7月13日,海螺型材却突然宣布终止筹划该项收购,原因是:鉴于奇瑞新能源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相关报批进度较预期时间存在差异,且该资质的取得对奇瑞新能源资产、业务完整性和独立性有重要影响,因此,自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以来,公司、交易对方及相关中介机构积极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工作,但在“无证”的情况下,公司与交易对方无法协商并确定本次重组事项的主要商业条款。经公司审慎研究认为,继续推进本次重组事项将面临重大不确定性,为确保公司后续资本运作工作的有序开展,切实保护全体股东利益,公司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根据之前的信息显示,奇瑞新能源有5大股东,包括奇瑞汽车、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芜湖建瑞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芜湖瑞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安徽高新同华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持股比例分别为30%、30%、28.25%、10%、1.74%。由此可见,如果海螺型材要拿到控股权,就将不只从奇瑞汽车一家股东手上拿到股权,或许如此,海螺型材在公告中是这样表述的:“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对方范围初步确定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尚未确定最终的交易对方。”有信息表明,持有奇瑞新能源28.25%股份的芜湖建瑞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或许是奇瑞汽车的关联方。



会否重启收购?


那么,如今,横在收购事项中的最大障碍“牌照”问题已然解决,双方会否重启并购事宜呢?


从海螺型材7月的公告字面意思看,双方当初应该是在价格上没有谈拢。虽然,市场并不清楚当时双方的价格博弈内情,但是,2015年11月23日奇瑞汽车曾公开挂牌奇瑞新能源30%股权,最终以9.2亿元的总价成功转让。这个价格与奇瑞新能源2015年6月30日6.5亿元总资产的估值相比较,溢价约4.7倍。


不过,到了2016年7月,一方面从奇瑞方面来说,按理相比2015年底,对公司取得牌照的把握已经更大;另一方面从海螺方面讲,或许想在奇瑞新能源取得牌照之前介入,也可能正有“抄底”的意思,于是造成了双方之间的“心理落差”,导致并购失败。


从这个角度看,如今,奇瑞新能源拿到了牌照,对于海螺型材来讲,或许只会对没能在它拿到牌照前进行收购这件事感到遗憾罢。


在7月13日的公告中,海螺型材透露了两个信息:一个是“公司未来将继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改善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公司竞争力。”从而表明了公司仍然抱有并购新型产业的愿望;第二个是:“公司承诺自复牌之日起6个月内不再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这意味着,明年1月,海螺型材就可以筹划新的重大重组事项了。


在这个微妙的时刻奇瑞新能源拿下了牌照,缺资金的奇瑞方面又真心想融资,这就让这件事变得更有意思了。



(责任编辑:陈jing)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