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互联网造车或已失去市场先机?

来源:南方网      2017/1/19   浏览8392次   

[摘要]16日,工信部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给大型传统车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松绑。

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发放的速度,可谓是越来越快,从第一张北汽新能源获得的拍照,到如今的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已经有8家车企获得了相应的生产资质。


不过,仔细观察一下生产资质的名单,前两年“牛气哄哄”的互联网公司,目前无一获得了生产资质。这份名单中,除了传统车企之外,譬如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更多是一些零部件集团,譬如万向汽车;还有一些外界不太熟悉的企业,譬如金康等等。



事实上,截至目前的这份名单,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汽车制造领域的特殊性,不是依靠着一把资金便能一步到位的产业,它需要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布局把控。


这与互联网公司当初雄心勃勃形成了一定的对比。毕竟按照相关要求,互联网公司要想拿到资质,要达到一些必要条件,譬如,必须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等等。


在这一点上,原本处于汽车产业链中的企业,明显拥有先天优势。这也是为何在获得第一批的新能源生产资质中,基本为原先业务与汽车有着密切关系的企业。


但这并不说互联网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的希望渺茫,而是已经失去了市场先机。按照推进的时间节点,互联网企业如果采用的是非代工模式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一年将会相继获得相关批示。


16日,工信部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给大型传统车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松绑。此举意味着很多传统车企不必重新取得资质,便可以直接进入了市场。



(责任编辑:陈jing)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