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郭孔辉院士:发展电动汽车要把目光投向农村,中国需要的是“绿色国民车”

来源:郭孔辉      2017/1/19   浏览8702次   

郭孔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先后主持完成多项中国汽车行业的基础性科研项目和一汽新型汽车的开发研制工作。被汽车界誉为将系统动力学与随机振动理论引入汽车振动与载荷研究的领先学者,中国汽车轮胎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带头人。



中国的汽车产销继续增长,保有量已近1.6亿辆,大城市已不堪重负。住在大城市里的有些人主张“刹车”!其实按人均算,平均保有量密度还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 是美国的八分之一,日本的五分之一。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都不适应。我国汽车的继续增长不可阻挡!发展空间在哪里?用什么车去满足需求?



问一:中国何处最需要车,需要何种车?


城市已不堪重负,保有量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贫穷的小城镇和农村,常常见不到汽车,需要大量的百姓买得起的《国民车》。除了“买得起”,还应该是低碳化的,能利用低谷电的。我国每天约有十亿度低谷电,不用不但浪费,而且有害,可供一亿多辆小型电动汽车的消费;相当于现有汽车保有量。


我国汽车稀缺的地方,不能使用且不应使用普通的燃油车。一是太贵用不起,二是缺乏加油站,三是还污染环境。补贴轻、微型车下乡的政策,成效甚微。国家大力推动 “达标”电动汽车的发展,对缺车的地方没有意义,因为国家鼓励推行的电动汽车,结构复杂耗电大,要求用沉重的动力电池,价高而效低;而且充电困难,广大地区市场不接受。


这些地区非常欢迎山东等地自发兴起的低速电动车,但主管的国家部委,一直以“不安全”“质量低”“低技术”等理由,通过行政审批手段予以封杀。长期以来在缺车地区造成“百姓欢迎的,政府不允许;政府推行的百姓难接受”的局面。这似乎不像是强调群众路线的中共领导的国家。


出路何在?需要解决“行政权力滥用问题”,认真实行“供给侧改革”。按习总所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原则办事。


结论:适当降低功能指标的强制要求,以降低价格和使用成本,充分利用夜间低谷电(绝对低碳),先在农村和中小城市发展小型电动《国民车》,同时发展不同层次百姓需要的电动车(包括物流车)。


低速(小型)电动汽车实质上是“低指标、低能耗、轻量化的电动汽车”,“低能耗”和“轻量化”是“低碳”的根源。


为什么要搞“低能耗电动汽车”?主要因为电池太重,低指标情况下,可以少背能源重量,减少能量消耗,使用效率高,购置成本低、使用成本也低。交通管理问题,农村与小城镇是一张白纸,车速也不必太高,不难解决。在向大中城市逐步推广时,宜实行分类管理,通过“多层次发展”来替代能耗高、不够环保的燃油车。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大规模扶贫政策的推进,三五年内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还能增加一亿辆,主要就是这类车。这是贯彻中央经济工作方针的迫切需要。即使高指标电动汽车的技术完全成熟,低能耗经济型电动汽车,仍然应该尽量提倡。


问二:如何进行创新驱动与经济转型?


李克强总理指出:“经过过去30多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走到了一个节点上。传统发展方式的边际效益正在降低,这个时候要依靠创新驱动,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形成新的经济模式、新的业态,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动力。”


总理强调,发展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千千万万人的创造力。“有人说,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靠的是中国人的‘勤劳’。”他说,“现在,如果我们让中国9亿劳动力、特别是1.5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专业人才放开手脚,充分施展他们的‘智慧’,那中华民族将会迸发出难以想象的竞争力。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技术创新


十来年前工程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咨询意见,可归结为四句话:“市场引导,低端切入,扶低促高,多层次发展”。“市场引导”和发展初期的“低端切入”是接地气,“扶低促高,多层次发展”,是最充分地挖掘潜力,并力争产业创新与当前的技术水平相适应。


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主要是两个重点领域:新能源汽车技术与网联智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首先要狠抓电池的研发与进步并努力开发轻量化技术; 同时还要尽快补上汽车底盘与车身技术的差距。网联智能汽车技术:近期先从ADAS(辅助驾驶系统)入手,进一步研究智能驾驶与交通技术。


汽车产业创新的一个障碍—规模效应和消费心态。汽车是规模效应最大的产业,创新、创业所需的投入都特别大。不少缺乏足够实力的小企业和创新产品往往难以生存。新产品要千锤百炼才能成熟,只有大量高效的生产装备到位才能保证质量和成本;在巨大投入之前,往往都缺乏竞争力。整车企业往往不愿采购创新的零部件,而愿意采购跨国公司的名牌零部件。


中国的消费者多有讲排场的毛病,倾向于购买国外名牌,这也增加了双创的难度。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差别只在动力系统,可以“弯道超车”,但也绕不过传统的汽车技术的差距。在多方的努力下,目前电池的进步较为明显。磷酸铁锂的电池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应用,能量密度从2007年的90瓦时/公斤提高到目前140瓦时/公斤,三元材料近几年得到了重视,也开始批量化地上车,能量密度能够得到180瓦时/公斤,与国际单体的水平基本上同步。磷酸铁锂电池比2007年轻了一半,但目前安全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电池的系统价格从2007年的5元/瓦时下降到了3元/瓦时。比功率最高达到了3000瓦/公斤。另外,钛酸锂的电池也解决了气胀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也得到了实际的应用。但就目前已达到的水平,还达不到无需补贴的要求;期待比能量与价格再降低一半!


需要解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调动积极因素


目前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认识还不够一致,使得发展动力互相抵消,必须认真学习中央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汽车的低碳发展。目标,就是习主席强调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路线,就是各级干部长时间反复学习的:群众路线和科学发展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动能,一定要讲究实效,顺序渐进。要根据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来发展低碳交通。电池是技术关键,要实事求是,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要与当前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适应,不要排斥深受群众欢迎的铅酸电池;当然也要与时俱进。


“先杀驴再找马”虽然能充分表现出“革命气概”,但似乎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我们主张在没馬的时候,不妨先骑驴上路,再积极地找馬。不应该为表示找马的决心先把驴都杀光。


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清除障碍;应该尊重市场,适当“放低准入门槛”。要重视农村和贫穷地区的需求,倡导“绿色国民车”,促进节能、低碳、扶贫+新型城镇化。


问三:新经济孕育新动能?


李克强总理强调:“这两年,传统汽车产业的产销增速持续走低,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却实现了‘爆炸式’增长。这既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命力,也表明‘新经济’正在孕育产生巨大的‘新动能’。”


他说,“我们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拐点’,只要让‘新经济’壮大起来,把‘新动能’培育起来,中国经济就不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是‘柳暗花明又万村’!”


按中央的指导思想,先把“绿色国民车”在缺车的地方先发展起来,新能源汽车的‘新动能’就会培育起来,中国经济就会是‘柳暗花明又万村’!”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产业政策


这应不属于技术创新问题,是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问题。但对创新的影响更大。以手机为例。手机为什麼容易创新?准入门槛低,开始时出现了很多山寨手机。质量差,但非常便宜。接着,由于市场的筛选和推动,质量逐渐提高,后来就出现了《小米》、《华为》等很不错的国产品牌的手机。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也都是如此。没有严格的目录审批,但发展都很好。


汽车是产业政策最严格的产业,也是最难创新的产业。新生产品和企业必须花“九牛二虎”之力,甚至挖门盗洞去搞到目录,否则就无法生存。创新就像种树,需要足够的自由空间和养分,否则小树就不能成长。


问四:市场驱动与产业政策时有冲突


中央不断提倡“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但主要的管理部门似乎一直在阳奉阴违,为“防乱”,实行严格的行政管理,紧握审批权。在汽车行业,长期存在“九龙治水”现象,人们说:“汽车像是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权力与利益往往是孪生兄弟,汽车企业准入的审批权和营销权造成不少干部腐化落马。高筑准入门槛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百姓的利益。


中央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不少企业家在问:“什么叫转型?(感到无从转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怎么能创新?中央强调“供应侧改革”。如果不准供应人民向往的产品,供应侧怎么改?“要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什么具体掌权的部门与官员可以不顾群众需求,和市场表现而强行封杀?“发展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千千万万人的创造力”体制如何创新?(企业家与消费者都无能为力),需要从上而下实现体制变革,限制具体掌权部门与官员不按中央精神办事的权利。


问五:中国要追求TESLA吗?


特斯拉在美国走红后,也一直受到我国一些人,包括政府要员的追捧。现在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认识到,特斯拉主要是富人的玩具;它绝不能是中国新兴产业的主要载体,和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主要产品。


特斯拉的主要创新是在商业运作、生产理念和电池管理方面,实际上;他的传统汽车结构主要是购买《莲花》的技术。不过它在资金运作上有一个法宝—可以卖排放指标(这不是企业自己可以做到的,中国目前还不可能)。特斯拉模式的创新在中国是无法实现的。马斯克拿不到资质!这是中国的体制问题。常常是行政的力量超过市场的力量;这也是某些国家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客观原因。


问六:当前还要支持低速电动汽车吗?


低速(小型)电动汽车实质上是“低指标、低能耗、轻量化的电动汽车”,“低能耗”和“轻量化”是“低碳”的根源。为什么要搞“低能耗电动汽车”?主要因为电池太重,低指标(速度、里程)情况下,可以少背能源重量,减少能量消耗;使用效率高,购置成本低、使用成本也低。


不少官员反对低速电动车原因,是在大城市会增加交通管理的复杂性。但农村与小城镇是一张白纸,车速不必太高,交通管理问题不大。在向大中城市推广时,宜在“多层次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分类管理。估计三五年内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还要增加1亿辆,应当主要就是这类车。这是农村城镇化和扶贫发展的迫切需要。即使高指标电动汽车的技术完全成熟,低能耗经济型电动汽车,仍然应该尽量提倡,以节省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待低速电动汽车的标准有很多争论。长期以来,有些人反对制定低速电动汽车标准,因为标准一出似乎就等于承认其合法化。另一些人故意把低速电动车标准的指标提高到远高于国际低速电动汽车的水平,大大提高其成本,使其在市场上不能生存,其实这是一种扼杀低速电动车的绝妙手段!


如何发展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存在着不同的思路,不同路线的不断争论。



问七:为什么要把目光投向农村?


先在农村推广绿色国民车,可以说是利国利民,毫无障碍;只要认真生产,管控质量,即可迅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阻碍只有一个,就是当权者的态度。


农村推广低速电动汽车,可迅速形成强大的新兴产业。低速电动车在农村可以载人也可以拉货,容易演变为各种农用车辆和机械,必将大大推进农业的机械化与电气化,和农村的城镇化。贫穷地区要脱贫,首先要改善交通。“要想富,先修路”,农村的道路起初要求不高,容易修,关键是要有车,有路有车经济就活起来。交通工具与农业机械的演变和结合,将有力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工业化。


贫穷地区不少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多数城里人向往的休闲旅游胜地,但却因缺车而不便到达;一旦有了一定数量的“绿色国民车”,穷山僻壤将因旅游业和各种副业的兴起而脱贫,适当规划建设,自然就能实现环境淳朴优美,农村野趣浓郁,又生机盎然的低碳城镇化。


在实现农村低碳城镇化、现代化的同时,必将推进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更能进一步推动广大地区的脱贫事业。


“绿色国民车”在推广应用和不断筛选中必然会进一步提高,并推进电动汽车的“多层次发展”;从而拓展在中小城镇和城市的多种应用,更充分地满足城市综合交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不同产业与技术上融合提高,有利于全面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问八:汽车领域如何贯彻中央的经济工作思路?


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长期的状态是:国家推动的市场不接受,市场欢迎的政府要封杀。


近期通过大力补贴来推动高端电动汽车,虽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有所促进,但仍不能解决权力与市场的冲突。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供给侧改”。电动车的“供应侧改革”应该怎么改?小型电动汽车的需求侧已非常旺盛,但供给侧不通畅(不允许)。


新能源汽车的最大需求在哪里?在农村和贫穷地区。应该让绿色国民车(包括低速电动车平台上发展的电动物流车)合法化(大城市管理复杂,可留在下一步步解决)。这将有力地促进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和农业规模化、工业化。


特别要在农村倡导“绿色国民车”。在此基础上提高水平,创造条件扩大其应用范围。这将大规模地促进“节能、低碳、扶贫+新型城镇化”。


小结:几点启示与建议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都是推动中国崛起,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管理产业的部门与官员应该认真执行中央经济工作思想,充分尊重市场的选择和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目前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创业的门槛都偏高,而且主要都是从大城市与传统大企业的情况出发;它们都不适合农村、贫穷城镇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需要,一直阻碍新兴产业的发展。


应该从农村城镇化和广大欠发达地区脱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新动能”的战略需要出发,合理地放低企业资质和产品许可这两个准入门槛,先从农村和贫穷地区开始试点,发展“绿色国民车”,推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国民车” 的进步升级不能只重视速度与续驶里程指标,更主要的是向节能低碳与互联网结合,向智能化及更有效的产业模式(如手机的分工合作生产模式)方向发展。创业、创新都需要足够的自由空间,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限制与捆绑,“产业准入要实现负面清单管理”。


变革旧习惯,探索新模式,放低准入门槛,加强过程监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解放新动能,打造汽车产业新局面!



(责任编辑:陈jing)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