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观点评论

泡沫正在快速形成,新能源汽车危机已可预见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7/3/19   浏览13972次   

一个担心的情况正逐渐演变为事实,那就是新能源汽车正泡沫化。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从2014年开始掀起了第一波投资热潮,这波热潮在2014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后,逐渐升温。从2014年到2015年,诸多互联网汽车宣布造车。第一波造车以乐视、腾讯等为代表。当然,他们所造的汽车也是纯电动汽车。



而后,“互联网+”热潮开始消退,制造业审视躁动的发展,重新将制造回归第一位,“+互联网”的概念出现。在这个时候,第二波新能源汽车造车热潮开始。这一波造车的主体是与汽车相关的企业,包括零部件供应商、汽车设计商,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造车计划接连而出。典型代表有江特电机、万向、隆鑫、多氟多、京威股份、长城华冠等。


第三波造车者开始扩散到各个行业。比如,汽车经销商集团国机汽车也宣布将与关联方成立新能源公司、此外有远东控股(主业电缆)、大华股份(主业安保设备)、中兴通讯主业通讯业务)等诸多公司宣布造车。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基本状况如何?


单就已经获得生产资质的11家企业来说,其产能已经达到60万辆,投资金额总计为150亿元。而在传统汽车集团中,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吉利、长城9家自主车企发布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接近400万辆,投资总额高达800亿元左右。在客车领域,仅宇通、中通、金龙3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投资总额就超过100亿元。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上对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放开,诸多企业都渴望进入这一领域分食蛋糕。但毫无疑问的是,在这历史性机遇面前,投资已经变得越来越缺乏理智,不符合商业逻辑——或者说,这背后的投资性商业逻辑在减弱,而投机性的色彩在增强。


从这三年宣布造车的大队伍中,如果从单纯的动机划分,有以下几大类:第一、公司发展遇阻,转型发展需要,比如长城华冠在主机厂大部分开始采用自己设计研发中心之后,业务受到威胁,试图以造车摆脱困境。其二、产业链企业试图打通最后环节,比如万向,其零部件布局已经比较完善。第三、互联网公司抢夺车载终端入口,比如腾讯、阿里、百度等。第四类,跨界经营,寻找业务新突破点,比如格力等。第五类、创业者,比如蔚来汽车、车和家等。


在这几类企业之外,还有一些企业,造车的目的就不那么纯粹。比如曾经山寨了特斯拉造型,被讽为“PPT造车”的游侠汽车,基本就是忽悠资本。类似的案例并不在少数。而比较奇特的是,即便知道这些所谓的公司“不靠谱”,仍有企业愿意投资,其背后的原因显然是难以明说。


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缺乏足够的故事,便开始讲新能源汽车的故事。比较有嫌疑的可能包括多氟多、京威股份等。这些企业尽管在零部件领域有一定实力,但距离造车还有很长的距离。大多数制造了一个概念,形成了资本市场上的故事。还有创立直接就是奔着国家补贴等资源而去,短时间就通过油改电,迅速上马新能源汽车。


当然,更多的目的还在背后。汽车是深受地方政府欢迎的行业,由于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企业,汽车行业往往伴随着的大投资、拉动就业的可能。比如这两年成都和武汉市,就因为神龙企业在成都设立了一家新工厂,导致武汉市GDP排名被成都超过。


一些企业以新能源汽车为招牌,一方面忽悠资金,忽悠地方政府,在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同时,与地方政府做商业交易。比如华泰汽车,其新能源业务就如同其传统汽车一样,是获得地方政府土地等资源的筹码。浙江的青年汽车也玩过同样的把戏。即便是这种大交易不成功,依靠所获得资质等,也可以委身有需要的公司,获得大回报。


正是种种诱惑之下,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已经变得越来越燥热。在中国,投资是一个异常恐怖的事情,在一个风口出现的时候,往往都伴随着泡沫,即便是一个没有丝毫希望的公司,也能估值上亿元,而且资本争先恐后的进入,更是将整个行业破坏。此前的二手车、汽车O2O服务,如今的共享单车,都是如此。扩展到行业外,也是如此。


为了实现“弯道超车”,做强民族汽车工业,政策制定时对新能源汽车加入者的希望是“引进鲶鱼”,并取消了对生产资质的限制。这点逐步与国外的思路接近,但在泡沫逐步出现的时候,新一轮产能过剩已经开始显现,大量的浪费已经不可避免。如何引导资本,或者通过更有效的方式,避免泡沫重复出现,值得所有人思考。


现在,几乎大部分人都认同这么一个观点——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忽悠式的案例在增多,潜在的行业风险在加剧。如何保证这些所谓的企业、新势力不破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计,将会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责任编辑:SIA)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