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老百姓需要这样的交通工具?微型电动车究竟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功能一:扩大生活半径
早前读到过一种分析,认为微型电动车用户的出行距离多集中在60-80公里。但通过长期的观察也不难发现,这一用户群体的出行距离多数时候一定是低于这一距离。微型电动车在此类消费行为中满足的一个直接需求是缩短生活距离。在这一层面我们就能清晰的看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微型电动车正在完成一种出行方式的升级与更迭
人类出行方式的变革说白了都是冲着两个目的而去,一是更快,二是更舒适。微型电动车所保有的用户体量很多是从传统的自行车、摩托车等用户群体中剥离出来的。
这三类交通工具在构建原有生活圈出行生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说全性直到今天依旧是个有争议的话题,那至少这三者都暴露了同一个问题:缺少遮风挡雨的舒适性。而微型电动车几乎在功能性上实现了这三者的全部内容,并且在舒适性和操作的便捷性上做了创造性的改变。
第二:微型电动车肩负的出行使命是更好,而并非更快
从这一点说微型电动车的主要功能是优化现有群体的生活圈半径,而并非缩短。在中国广泛的乡镇及农村市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摩托车长期承担着主要的出行任务。在速度上微型电动车明显不及摩托车,但在功能实现上这些交通工具短板极为明显。
我们极容易想到的是舒适性。眼下我们的城镇化进程并不能达到全面惠及老百姓的程度,这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暴露在出行上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公共交通投入依旧乏力,再加之乡镇及农村相对分散的居住现状,公共交通当前并不能在中国大多数乡镇及农村成为一种出行主流。
相反生活半径内出行路线的多样性要求有新的交通工具承担起这一领域的出行需求,因而微型电动车的诞生是必然的,其取代传统的自行车、摩托车也是一种出行变革的必然。
如果说最早的自行车、摩托车缩短了这一群体的生活圈半径,那微型电动车在缩短生活半径的同时,更好的实现了人们对舒适性的追求。遮风挡雨作为微型电动车最初实现的功能,现如今这个行业已经在产品上提出更高的升级要求,如车型设计的时尚化、人车互动的智能化、车身的轻量化等等。
功能二:解决二孩时代出行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必然将迎来一批二孩高峰期。随之而来的家庭出行远不是摩托车能满足的。这一群体长期的生活圈半径主要以家为圆心辐射乡镇超市、走亲访友、县城出行、学校、医院等场所。
总结下来,这一生活半径很难超过60-80公里,即便在中部偏远的乡镇距离县城的距离也不过50、60公里。按照这一距离计算乡镇及农村的这一庞大用户群其出行的日常距离准确而言应该高频率集中于20-50公里/天,计算下来每天使用微型电动车的出行成本为1.2元-3.0元之间(目前微型电动车的使用成本每公里为6分钱左右);比较传统燃油车汽车按照目前市场的小型车来说,以6.51元汽油单价为例,成本为6.91元-17.28元。微型电动车几乎没有保养成本,而传统燃油车的保养成本则一直居高难下。
功能三:激活新经济增长点
微型电动车将激活原有生活圈内潜在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城镇及乡村的购买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在中部省份有过生活经历的人应该都很清楚,像是在安徽的安庆、江西的九江等地市,乡镇及农村的消费能力往往都很惊人。
但问题在于出于生活半径的限制,这些乡镇及农村用户往往更缺乏消费场所(让人们骑着摩托车去50里外的县城购物,这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随着舒适性的提升,微型电动车完全能够激活这种生活圈内的消费市场,而与此同时微型电动车至少还可以刺激县城周边、乡镇及农村的各种短途旅游业,从而形成乡镇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在丰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上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责任编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