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观点评论

新能源汽车产能将集中过剩?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7/5/15   浏览7580次   

2017年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国家发改委提出要扩大向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大幅提高中国品牌汽车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的目标。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存在大量闲置产能,是中国汽车急于“扩大出口”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底,国内整车产能可能会超过3700万辆,而去年中国车市总销量为2800万辆。仅靠扩大汽车出口不能彻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发改委同时鼓励闲置产能向新能源车领域转换,中国汽车行业因此将会发生深刻改变,电动、智能、互联成为“新的风口”。各路人马唯恐落于人后,在中国新能源车领域“磨刀霍霍”跑马圈地。然而,蜂拥而至的资金和企业,让新能源车领域一下子人满为患。在2020年前后,也许新能源车市场将不得不面临传统汽车现在面临的状况:产能过剩,工厂刚投产便有可能被闲置。



现象:新能源汽车掀起投资狂热


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大体被业内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托强大的外部资本造车的互联网企业,另外一类是传统造车企业的老汽车人造“新车”。


新消息不断,5月初,小鹏汽车宣布生产基地落户广东肇庆,总规划用地多达3000亩,一、二期总投资就高达100亿元,年产能10万辆。乐视汽车发文,莫干山生态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之后,将具备40万辆的年产能。蔚来汽车在由与江淮汽车合作之外,还在武汉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年产能20万辆。汉腾汽车斥资在江西上饶建设二期项目,建成后可实现20万辆传统和新能源汽车产能。而在今年3月,正道集团与京威股份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成立合资公司将投资120亿元发展新能源汽车项目。


传统汽车制造商也不甘落于人后。大众、通用、福特、丰田、日产等跨国巨头皆在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大众去年宣布计划在未来3至4年间在华推出15款新能源汽车。长安、吉利、广汽等中国车企也在不断朝新能源汽车发力。长安计划将陆续砸入180亿元,未来十年将向市场推出24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要达到40%。


预测:2020年产能超实际


据初步统计,中国汽车行业已有的新能源车整车生产能力不足80万辆,2016年产能只有55万辆。但在建产能已经超过200万辆。


按照有关部门提出的新能源车20%的增幅计算,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6万辆,持续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114万辆左右。但投资狂热加速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建设和规模扩大,如果不对投资进行限制,到2020年,建成的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比实际需求多出两倍多。


2020年只是“第一轮”投资的成果体现,投资热情将仍然不减,许多企业将目光瞄准并不遥远的2025年,约300万辆产能被列入规划当中提上议程。记者初步统计,面向2025年,汽车企业新能源车目标产能累加起来超过580万辆。


与急遽增加的产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年滑坡,未来几年,能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攫取大额利润的汽车企业将越来越少。目前在中国“淘金”的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家电企业应该考虑——如何在新能源汽车利润不断下滑的情况下,维持产能的急遽扩张。


观察:产能适度过剩也利于竞争


美国《华尔街日报》提出中国汽车产能将过剩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2020年迎来投产产能激增的问题。对此言论,中国汽车业界似乎并不十分担心: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产能适当过剩才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业内人士表示,从国际范围来看,全球整车产能在8500万~9000万辆左右,销售量在6500~7000辆之间,有效产能的利用率大约为72%~8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集中在2020年前后建成投产,届时,新能源车或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迎来飞速发展的局面。事实上,从2003年开始,中国整车产能利用率一直不高,2005年、2011年和2014年三个年份处于“低谷”,产能利用率在60%左右。然而,中国汽车行业一直保持发展,从2009年开始,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业界普遍认为,产能适度过剩有利于竞争,进而淘汰不合格企业。


部分车企的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根本不用担心产能过剩或产能不足的问题,因为生产线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SUV火爆的时候可以多生产SUV,新能源车受欢迎的时候可以多生产新能源车。不过,他们也承认,目前汽车新能源车生产项目已有很明确的准入条件,但这些条件能否起到防止重复建设、过度投资的作用值得怀疑。


新能源汽车或迎价格战


受政策补贴大幅退坡等因素影响,2017年开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不尽如人意,1~3月销量呈现负增长,并被美国重新夺走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市场的头衔,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翘楚比亚迪,也失去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冠军的宝座。不过,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只是短暂经历风雨,调整之后将逐渐恢复。


5月2日,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7年第4批)》,共包括96户企业的453个车型,其中纯电动产品共93户企业407个型号、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共17户企业44个型号、燃料电池产品共2户企业2个型号。进入2017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累计发布4批推荐车型目录,共包括136户企业的1473个车型。从推荐车型目录来看,北汽新能源、华泰新能源、长安新能源、吉利、众泰、海马、力帆、野马等品牌车型皆已入选。而在第三批的目录当中,共有38款乘用车进入目录,包括一汽、东风、北汽、吉利、江淮、广汽以及比亚迪。两批加起来,基本涵盖国内大部分传统汽车制造商。


从传统车企到互联网公司,两路造车势力已经汇聚于新能源汽车,投资过热无法避免,且只要风向一天不改,这种热就会持续一天。价格战一直是汽车厂家最不愿提及的一个字眼,但在市场上却又是不得不采用的一种手段。随着竞争加剧,价格战难以避免会从传统汽车烧到新能源汽车,共享租赁、共享汽车等全新出行方式的出现,为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提供可能。新能源车要从传统汽车手中抢夺市场份额,价格战也是难以避免,但这对消费者而言还是一大利好。



(责任编辑:小娟)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