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简单拒绝新能源合资,而要考虑共同进行新技术开发。开放是必然的,但一定打击“短期赚钱”的想法。
曾经为中国摇摆的跨国车企大众汽车,经过一段犹豫期之后,最终决定冒险。6月29日,大众在北京发布了更为清晰的电动车在华战略。
“如果推出电动车,不考虑中国是毫无意义的。”大众汽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当天表示,大众汽车早已涉猎电动车领域,并要在中国的电动车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
冯思翰的讲话,透出大众想做电动车领域领军者的野心。他希望,购买大众品牌内燃机汽车的用户在选择纯电动汽车时,能够依然想到大众。
在大众品牌2025战略规划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目标是100万辆,而中国的销量占比将达到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到2025年全球将有100万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其中65万来自于中国。
此外,中国不仅会为大众贡献巨大的销量,同时也将成为引领大众汽车品牌在全球发展的最大驱动力,而这也是大众选择和江淮汽车进行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按照计划,大众将在2020年之前推出17款新能源车型以及引入MEB纯电动平台以完成电动车战略布局。在这17款车型中,将会有13款基于现有的MQB、MLB平台进行开发,未来还将会引入MEB平台的4款纯电动I.D.系列车型。此外,大众也在积极与本土上下游企业合作,更加积极适应中国政策。
2025年前 主要车型入华销售
不断变化的客户、不断变化的使用模式,以及不断变化的环境,大众汽车在顺应电气化、数字化、自动化趋势中,制定了在华“三步走”战略规划。
到2019年,大众将灵活建立新能源汽车家族,通过进口和国产扩展新能源车型、以现有车型为基础、创建中国生态系统。
在2019-2020年间实现电动互联。也就是说,基于当前平台研发全系列新能源车型,所有大众汽车品牌车型实现全面互联,并以创新服务拓展生态系统。
2020-2025年这五年,大众将推出全新的大众汽车品牌。包括推出采用电动车专门平台的纯电动车全产品阵容、领先的汽车服务、实现3级至5级自动驾驶以及全新的用户体验。
“大众作为最早的中国市场开辟者,在这个市场已有了30年的经验,我们的产品、服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未来的电动车产品都将百分百的满意之后,再交付消费者驾驶,而不是用消费者去做实验,而且大众汽车品牌还会提供360度全方位的服务,这也是我们向客户所做出的承诺。”冯思翰说。
可以说,大众汽车正在中国打造规模最大的新能源车型阵容。基于MQB平台,大众汽车品牌将让先进的电动车在中国成为主流,由于MQB平台极具多样性,适用于各种动力系统和不同车身风格。
这些新能源车型包括进口和国产的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覆盖从掀背车、斜背车、轿车到SUV各个细分市场。
到2020年,大众汽车会基于创新的MEB平台推出纯电动I.D.家族,这也标志着大众在华的电气化进程将迈入全新阶段。
其中,MEB平台将电池铺在底盘中间,内饰空间变大,一款外观看起来是紧凑级的产品,其内部空间可媲美中型车。所以,宽敞的内部空间是I.D.家族的特点, I.D.家族将包括一款紧凑型掀背车、一款紧凑型轿车、一款中型SUV、一款中型轿车。
而目前,大众品牌已公布的车型有辉昂的插电混版本、蔚揽GTE、高尔夫GTE和e-高尔夫。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动车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与中国本土企业的连接更加密切,在电池采购、充电配套设施等方面都将展开合作。
在战略发布当天,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北京分别与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充电运营商签署合作协议,专门在北京开发了一款充电应用程序,为大众电动汽车车主提供实时数据,定位距离最近且可使用的充电站,远程管理充电过程并监控充电状态。而这一应用程序将首先应用于将在今年上市的大众进口汽车e-Golf上。
另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大众汽车品牌研发负责人杜思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三分之二的国产车型将会选择中国本土电池制造商作为其供应商,但具体是购买电池组还是电池芯,要由今后的产量来决定。
“这不仅是因为我们要采用中国政府 白名单 上的电池供应商,也因为中国的电池供应商和生产商做得非常好,我们也需要物美价廉的电池。” 杜思凯表示。
与江淮合资可以互相学习
今年年初,大众(中国)CEO海兹曼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呼吁,碳积分政策应该给企业留出更多的窗口期。
时隔半年,冯思翰表示,希望凭借大众汽车自己的努力,在2018年完成8%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
“大众去年在华销量为300万辆,我们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上所占的配额应该是最大的,我们肯定会遵守中国政府制定的政策。”冯思翰说。
不过,大众在中国也已经有了三个合作伙伴,特别是江淮大众将会以新能源车型为主。冯思翰告诉记者,不排除后期会向江淮等合作伙伴购买积分。
据记者了解,此次大众新能源的电动车战略,并不包含江淮大众在内。不过依然巧合的是,6月29日,江淮大众新能源合资项目在合肥正式动工。
前不久,江淮与大众共同成立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并拿到第15张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这也不难令人联想到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2017版目录》)。
该目录规定自2017年7月28日起,外商与中方合资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他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建立生产纯电动汽车整车产品合资企业将可不受两家的限制。该目录发布后,大众也成为提前适用该政策的跨国企业。
“现在做新能源汽车不是赚钱的问题,现在大家都是投入、在冒险,估计从2020到2025年,从技术上和使用成本来看,电动车才可以开始和燃油车处于竞争的状态。”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管理董事、执行副总裁张绥新6月30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
不过,大众江淮是第一家打破在华两个合作伙伴的跨国企业,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新能源合资企业诞生?
曾经,有专家极度反对新能源合资开闸放水,原因在于他们担心新能源汽车最近十多年来的巨大投入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就全部打水漂。
“迄今为止,我国政府通过巧妙的政策设计,不仅达到了支持本土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目标,而且实际上使跨国公司处于被动地位。现在,这些跨国公司急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就是证明。”一位业内专家曾这样告诉记者。
对于合资,前途汽车董事长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过去企业纷纷愿意合资,因为短期内容易赚到钱,但是市场并没有换来技术。
“那今天继续办合资,总得换点什么,如果没换技术,仅仅是赚钱很容易,没有话语权,没有影响力,又有什么意义呢?”陆群举例,如果宝马现在找前途汽车合资,成立一个各持50%股份的合资企业,双方肯定愿意谈,“但总得谈出点新东西”。
陆群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能简单拒绝新能源合资,而要考虑共同进行新技术开发。开放是必然的,但一定打击“短期赚钱”的想法。
显然,大众也希望与江淮的合资可以有更多新的内容。据悉,按照合资合同规定,江淮大众要做自主品牌,但是如果有业务需要,也不排除生产其他的品牌。
“新的合资企业的自己的品牌。实际上这个品牌已经注册了。”张绥新说,合资企业的第一款车将于2018年上市。
不仅如此,大众和江淮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相帮助。一方面,江淮通过和大众的合作,在产品、质量、管理上可以再上一个台阶。另一方面,大众可以在效率、成本控制以及对市场的适应程度上向江淮学习。
“我觉得江淮比国际品牌对市场的适应,更接地气。这个已经和当年合资的情况不一样了,现在的合资是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张绥新最后表示。
(责任编辑:黄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