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政策红利助推背后:全民电动时代即将到来!

听资讯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作者:小伊   2018/12/5   浏览8057次   

[摘要]2018年,是新能源汽车崛起的一年。

快评第一,只看小伊。


2018年,是新能源汽车崛起的一年。这一年,新能源增速远超燃油车,逐渐成为拉动车市销量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这一年,新能源汽车仅用10个月就超出了2017年全年的销量总和,销量仍在不高速增长。


A1.jpg


为什么这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得这么快?主要在于国家引导汽车产业向电气化转型的大背景,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提升,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电动汽车不仅在公共交通出行领域获得青睐,在汽车消费市场也逐渐得到认可。


——利好频出,为新能源发展提速


A2.jpg


1、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


2017年12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公告称,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2、新能源汽车贷款首付降低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调整汽车贷款政策,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由原来的80%提高为85%,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5%。同时,二手车的贷款比例也从50%提高到了70%。


这意味着,仅需先支付15%的首付,就能提走一辆新能源汽车了。


3、启用新能源专属号牌


2018年,全国各地陆续启动了新能源专属号牌的换发工作,目前为自愿更换,这同时意味着新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将使用专属号牌。悬挂新能源汽车专属号牌有诸多优势,比如不限行、免停车费、免过桥费等等。


4、充电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四部委联合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完成为500万辆电动汽车配套相应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供需逆转,市场“供不应求”


A3.jpg


频繁出台的新能源相关政策,对消费购车群体带来了利好。与此同时,逐渐显现退坡效应的补贴机制和摇号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持币观望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催化剂”。


国家能源局已经建立了“退坡、调整、退出”机制,国家从今年起政策补贴逐渐退出,直至2020年全部退出。


受到充分刺激的消费需求开始爆发,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至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86万辆,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0%和75.6%,销量的增速要明显高于产量。


新能源汽车市场突然进入火热状态,市场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大幅逆转——此前一度供过于求,一门心思拉升市场销量的汽车企业,在突然升高的市场消费热度之下,遭遇“供不应求”。


一方面市场需求强劲,另一方面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供应不足。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曾表示:“北汽EU5自接受预定以来,已经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


——全民电动时代即将到来


A4.jpg


事实上,虽然新能源补贴政策在逐渐退坡,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体量的规划却是逐步放大。工信部苗圩部长接受采访时提出,2019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要到8%,2020年要到10%的目标;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901.54万辆和2887.89万辆。这意味着要想完成10%占比,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辆需要达到300万辆左右。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在交通领域全面布局,助推全民电动汽车时代到来。


在公共交通领域,在2016年发布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中,要求2020年后公务车及公交系统基本实现全面电动化。


在商用车领域,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商务部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的通知》指出,为了达成绿色城市配送体系目标,未来要更新一批标准化、专业化的环保型运输车型和物流装备,其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占营运载货汽车比重要大幅提升。这标志着在国家部委大力支持下,城市配送、冷链物流等领域的新能源车辆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在终端消费市场,不仅有政府补贴、地方补贴、免购置税等优惠,还可以享受不限行、不限号等便利。


在过去的100年里,内燃机驱动车辆主导着汽车行业,燃油车带来了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难以驱散的大气污染。未来,传统的燃油车时代一定会终结,下一个100年,汽车市场将由新能源汽车主导!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交流行业信息与研究经验,不作商业用途。在任何情况下,本文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或和支持其观点。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所有解释权。



(责任编辑:朱栩霖)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