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交通部对“两限”政策表态,新能源汽车或遭重击

来源:汽车K线      2016/7/28   浏览6452次   

[摘要]近日,中国交通部出台《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谨慎采取机动车限购、限行的‘两限’政策,避免‘两限’政策常态化;已经实行的城市,适时研究建立必要的配套政策或替代措施。”

 

K说:当人们买车不用再摇号了,当出行不用担心尾号、单双号和高峰时段限行了,似乎物权法赋予人们的权力终于都要回来了,但是······对于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这无异于灭顶之灾。

 

为缓解大城市交通压力和空气污染,几年前中国部分城市将汽车的限行、限购(“两限”)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然而,拥堵和污染的魔咒依旧萦绕着城市,并且范围越来越广。显而易见,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治标不治本。

 

 

 

近日,中国交通部出台《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谨慎采取机动车限购、限行的‘两限’政策,避免‘两限’政策常态化;已经实行的城市,适时研究建立必要的配套政策或替代措施。”

 

那么当“两限”政策不再常态化,将给汽车业和社会消费者带来哪些影响?对城市和主管部门又提出了什么要求?

 

首先,谨慎采取“两限”政策和避免其“常态化”,无疑是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一大进步;更是对宪法赋予人民和物权法保障老百姓物权的尊重。交通部能有这样的表态,应该为其点个赞。

 

但是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未来的智能化交通能够发展到何种程度,是否能匹配出行的需求,将考验管理者和政府的智慧。

 

然而,“依据城市交通状况,适时研究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却令人感觉,避免“两限”政策常态化,是在为征收拥堵费寻找借口。

 

其次,基于当前的情况,如果避免“两限”政策常态化,可以理解为替换或取消,这将意味着,处在“风口”的新能源汽车可能被“打回原形”。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并非主动去购买,而是由于在像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采取“两限”政策后,新能源汽车不需要摇号,或者说摇号中签概率高,才令消费者不得不去购买。

 

更何况,是政府高额补贴,以及多数城市对新能源车不采取限行,让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

 

受政策的刺激影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7.7万辆,销售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5%和126.9%。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则已经突破30万辆以上。

 

以北京为例,2016年小客车指标年度配额为15万个,其中示范应用新能源指标额度6万个(个人5.1万个),普通小客车指标个人申请共有近259万个有效编码,中签率为0.15%,即665人中才会有一人中签。

 

因此,部分消费者只得无奈购买新能源汽车。这只是中国大城市的缩影,但不难看出,主流消费者依旧偏向于传统汽车。

 

道理很简单,在汽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燃油汽车是正向发展,城市和行业发展中已经有了相关配套的积淀,消费者对其认识和接受度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

 

然而,新能源汽车则是“现学现卖”,在最近这次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车热潮之前,世界上已经有过2次失败车。电动车卖出去了,但配套和服务完全脱节,发展畸形,甚至出现了“骗补”这样恶劣的丑闻,实在是有损新能源汽车“纯洁”的初衷。

 

 

 

尤其是中国新的电池资质条件目录,则显示出顶层设计对于新能源车重走传统燃油车“技术空心化”老路的忧虑,尤其是在纯电动车零部件方面。不禁让人打一个寒颤,这会重走传统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空心化的老路吗?!

 

即便是“两限”政策之一的限购政策取消,那么对几乎100%靠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无疑是灭顶之灾。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目前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实质上并没有真正普及,而是靠政策、吃政策,一旦限购放开,对新能源汽车在私人市场将是“致命打击”。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快速发展了两年多,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如前文所述,依旧难以摆脱政策支持的“拐棍”。除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汽车实际占到其他车企集团销量微乎其微。

 

可是笔者觉得,若“两限”政策松动,就企业层面来看,与北汽、上汽等企业比较,比亚迪抗风险能力一定会比其他制造新能源车的企业强。除了比亚迪较早进入这一领域,已经树立口碑,其在商用车和公共交通领域也已经实现布局,并且已经进军海外。

 

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的北汽、上汽则像诸侯割据,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保护。因此,“两限”对这些企业影响不小,它们很难走出去。

 

第四,即便这些企业都信誓旦旦要在2020年左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达成其承诺的一定销量,但汽车K线认为,除非政府出台更加苛刻的油耗排放法规(中国2020年燃效限值应该是每百公里5L左右),否则混合动力汽车可能将成为重要的“过度路径”。实际上,早已经有企业两边下注,这还不仅仅是外资车企。

 

丰田、本田、现代,以及部分豪华品牌,已经在其车型上应用了混合动力技术。不仅如此,由于新能源路径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今年包括吉利、长安汽车和云内动力等企业,已经与科力远合作,研发混合动力汽车。后者正是丰田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的供应商。

 

据笔者了解,中国最大的SUV制造商长城汽车,以及江淮等主机厂,都已经与科力远有过接洽,并不排除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不难发现,“两限”政策的大伞如果收起,新能源汽车还远未驶出风雨,又何谈看见阳光?

 

K点评:“两限”政策推出的初衷,是为了缓解空气环境和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老百姓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这种措施成为常态,甚至成为推广新能源车的推手,就令人们质疑它的初衷,而新能源车暴露出来的长期担忧,令人反思。

 

 

 


(责任编辑:陈jing)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