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热点聚焦

小型电动汽车行业异军突起,分品牌都是“套路”?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张丽沙   2016/11/17   浏览11133次   

[摘要]近日,乐唯脱离召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招商大会,众多行业人士、媒体齐聚乐唯,如此大阵势在今年普遍低调的行业氛围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年关将至,低调了一年的小型电动企业也都开始燥起来了。


近日,乐唯脱离召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招商大会,众多行业人士、媒体齐聚乐唯,如此大阵势在今年普遍低调的行业氛围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也是乐唯脱离御捷单飞后,首次以乐唯自己的旗号正式对外发声。据说,发布会现场已经拿到了千万订单。如此看来,脱离了御捷的怀抱,又有了辰韬资本的雄厚财力,乐唯的热度已然不可小觑。


图为乐唯招商会大合影


只是乐唯的子品牌背景,让笔者不得不想到当下小型电动汽车行业普遍存在的“分品牌”现象。就在今年年初,乐唯还被当作御捷的新晋子品牌大力推广。如今不过半年的功夫,就被转手易主,接下来的路都要自己来玩儿。那么,行业里其它企业的子品牌是不是也不会走上同样的道路?还是企业们心中各有算盘呢?


频繁推子品牌?还是要想清楚


最近,比德文集团又推出了一个新的子品牌—凯菲特,如果不刻意去搜索,笔者都很难将比德文、雷丁、宝路达、东夏这另外四个子品牌一一列举出来。



众所周知的还有德瑞博,8月份的济南展一股脑抛出德瑞博、富辰、万进、御翼四个品牌,四个展位也是让笔者傻傻分不清楚。你看吧,如此多的子品牌,笔者就算喝再多的六个核桃都难以消化。更何况笔者也算是深耕小型电动汽车行业的人士,若换作普通消费者,更是难以区别。


当然,如今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市场细分化也越来越明显,企业需要推出更加多样化的产品。而多品牌能代表企业不同产品的定位,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不同价位、不同风格的子品牌,这都无可厚非。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信奉“中庸之道”,凡事过犹不及,对于推子品牌,企业们还是要慎重些为好。



古话说得好:“业精于勤贵于专”。如果一件事都做不好,更何况是好几件事呢?前几日,笔者曾走访过山东小型电动汽车的主销区域菏泽、济宁等地,经销商的萎靡处境道出了行业的现状。原本应该人声鼎沸的大市场,在金秋旺季也显得冷清,产品不好卖、企业狂打价格战,这让原本就步入疲软期的小型车行业乌云密布。在困难时期,企业们除了优惠政策,其它方面似乎并不是很“给力”。


山东济宁


小型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至今也就七八年的时间,长期的放羊式管理让这个行业滋生了太多的劣根性:鱼龙混杂、品质堪忧,本就是一团乱的状态,企业们再不顾市场的诉求,利用多品牌战略笼络经销商的加入,进而获取更多的销售渠道。这当中的利与不利,笔者不能以一言而概之,但是从长远来看,多品牌的战略模式对于品牌文化的塑造、经销商的信任感、消费者的好感度都会造成影响。即便是眼下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解决了资金链的问题,但是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得到的同时,也在意味着失去。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分品牌意在吸引资本关注、套取热钱。如今,新能源产业的蓬勃之势已吸引了大批资本进入,产业内的热钱也令不少车企垂涎。而目前高速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规模大、盈利周期长,低速电动汽车却凭借着小巧灵活、高性价比等优势获得更多机会,资本也比较看好低速电动车未来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空间和前景。乐唯获得辰韬资本的青睐,就是个很好的前例。



但资本选择合作对象,更看重潜在收益和商业模式,以及企业的综合实力,如果模式缺乏创新和潜力,单纯的分品牌策略很难吸引到资本进入。辰韬资本合伙人、乐唯副董事长舒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御捷过硬的生产线和技术团队是自己选择乐唯的重要原因。


抛开这些外在因素不说,小型车行业自身也有诸多问题。正如一些行业人士所说,小型电动汽车压根还没有到打品牌战、价格战的时候。如今的小型电动汽车行业正处于疲软期,缺乏创新化产品,技术水平也是差强人意。用时髦的网络流行语来讲,就是放眼整个行业,大家几乎都在用同样的“套路”。拼命降低生产成本,大打价格战,无论整车企业、配件企业还是经销商,各个都叫苦不迭。然而,产业发展的状态不应该是这样的。


近几年,大家都在谈行业自律、规范升级,地方政策也出了不少,但是“然并卵”,企业们似乎仍旧各行其是。就连小型电动汽车的发祥地——山东,虽然诞生出很多综合实力较强的车企:如时风、丽驰、雷丁、唐骏等,但是品牌割据、地方保护仍旧是行业内默认的潜规则,劣质产品、杂牌作坊屡屡见诸报端。



发展了这么多年,小型电动汽车仍旧在初级阶段,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盘旋。坦白讲,很多企业目前连最基本的产品尚且不能做好。完备的四大工艺、销售终端、售后体系,行业里能排的上号的也就那么几家。谁真正有料,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综上所述,在笔者看来,小型电动汽车行业要想实现真正的逆袭,不能依赖国家政策,也不能攀高速车的“高枝儿”,更不要把资本当做是“救兵稻草”,最应该做的是踏踏实实地建好自己的生产线,瞄准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符合这一市场的、经得起考验的产品。把基础的东西做好了,该来的总会来的。




(责任编辑:陈jing)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