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观点评论

“无补贴”挑战逼近新能源汽车

听资讯
来源:大众日报      2017/7/10   浏览10099次   

[摘要]清洁能源汽车高峰论坛在即墨举办,“无补贴”挑战逼近新能源汽车。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无补贴时代”将要到来,外资品牌会逐渐在中国市场发力,到2020年之前的这几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期。77日在即墨市举办的“2017中国清洁能源汽车高峰论坛”上,记者获悉,经过多年的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产销量和保有量均处于全球首位。但要应对无补贴时代的挑战,必须避免步入零部件技术“空心化”的被动局面。该论坛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即墨市汽车行业协会主办、即墨市政府支持。



销量过百万仍处起步阶段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至今年5月,我国累计销售各类新能源汽车超过100万辆,其中2016年产销量突破50万辆。从企业情况来看,国内已经有一批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2016年,比亚迪销量排名全球第一;去年全球年销售万辆以上的17家企业中,我国占9家。动力电池方面,中国企业也表现抢眼,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领头企业快速崛起,综合竞争力紧跟在日、韩之后,跻身世界动力电池前列。总体看来,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技术国际领先,乘用车技术水平进入先进行列。


这是否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答案是否定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不容置疑地作出判断。


王秉刚认为,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基本条件有三个,一是产品性价比基本达到和传统燃油汽车竞争的水平;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充电难的问题基本解决;三是建成较完善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条。目前看来,这三个基本条件并不具备,续航里程焦虑和充电不够便利,仍然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用户的使用痛点。他表示,当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由公交、出租等公共领域购车为主转变为私人购买为主时,才算是进入真正的快速发展期。


这一判断得到了多位与会专家的认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是个较特殊的行业,受产业政策导向明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于凯表示,受到技术成熟度、基础设施、成本和用户接受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仍需较长时间,当前仍处于市场导入和培育期。


2020年将成为发展转折点


多位专家认为,2020年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转折点。


据悉,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执行的是财政部《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该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0年。目前看来,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趋势明显。去年底,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宣布将新能源汽车销售补贴下调20%,并逐步取消这项补贴。因此,2020年也就被业界当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窗口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认为,在2020年之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由政策推动,主要销售市场是限行限购的城市;到2020年以后,市场将进入相对自由竞争的状态。随着国家补贴的退坡,外资品牌将逐渐渗入中国市场。当补贴完全退出时,跨国车企将发力,市场竞争会异常激烈。


“无补贴时代,将对新能源系统降低成本提出更大挑战。”长安汽车副总裁李伟表示,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构成中,新能源系统成本占比高达60%。目前看来,补贴政策的退坡速度,远快于电池系统的成本降低速度。因此,未来这几年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期。


避免重走“空心化”老路


“空心化”,被认为是我国汽车技术发展的一大弊病。受制于起步初期重产能、重规模、轻技术的发展思路,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长期滞后于整车的发展,导致“中国搭起汽车外架,里面却装着外国零件”。这种不协调的发展态势制约了我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没有强大的零部件产业,就没有强大的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不能重蹈我国燃油汽车的覆辙。”王秉刚说,按照汽车产业发展规律,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要具有领先世界的能力,就必须首先拥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产业龙头企业,新能源汽车更是如此。


叶盛基表示,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借助中国消费升级的机遇,在保持原有高端产品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发低成本的产品不断向中低端市场扩张。随着补贴的退坡和跨国车企的发力,我国新能源车企将不再具备市场价格优势,要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下去,就必须避免步入零部件技术“空心化”的被动局面。


王秉刚建议,各级政府要鼓励电池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整车厂与本土优势电池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优势电池企业也要主动和汽车制造基地建立工厂或联合工厂,争取在2020年前后培育起3到4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电池企业。



(责任编辑:小娟)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