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补贴政策下滑压力,宁德时代步步紧逼,再加上传统燃油汽车销量不佳,2017年到2018年年初,比亚迪过得不太好。
刚过完春节,比亚迪就迎来当头一棒。2018年一季报显示,比亚迪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41亿元,而2017年全年这个数字才99亿。2018年3月、6月,比亚迪分别发行了两期总金额为4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用于偿还银行借款和补充营运资金。
利润大幅下滑
比亚迪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2018年一季度营收247.38亿元,同比增长17.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近利润1.02亿元,同比下滑83%。
这份成绩单不仅不能令投资者满意,更是引发了股价的大滑坡,5月2日当天,比亚迪股价大跌7.01%至49.25元,到了6月19日,进一步下跌至44.98元。
2018年起,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打折,相对于2017年的补贴总额,比亚迪到手的补贴数下降七成。受此影响,2018年一季度补贴退潮前的清仓期,尽管新能源汽车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实现近两倍的增长,但净利润仍大幅下滑。4月底,比亚迪披露了2018年一季报,预计净利润5000万-15000万,同比下降91.75%-75.24%;此外,比亚迪预计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亿至5亿元,同比减少70.98%至82.59%。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第一季度收到与汽车相关的政府补贴为6.4亿元。此外,财报显示,2009-2017年9年间,比亚迪共获得政府补助56.38亿元,该数额甚至超越了2011年至2015年的净利润总和。
电池业务危机
2017年是行业巨变的一年。
年初,三元锂电池在新能源客车上的应用被解禁,乘用车市场三元锂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以宁德时代为首的三元锂队伍一路壮大。这一切似乎都在告诉以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见长的比亚迪:未来的日子需要一些改变。
2017年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65Gwh,宁德时代则为10.4Gwh;今年4月,比亚迪电池装机量以微弱优势胜出,但从5月份的装机量来看,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五月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1.96GWh,同比增长213%,占5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总量的近4成,而同期比亚迪的装机量只有0.54GWh,占比12%。
“超级独角兽养成记:年轻的宁德时代凭什么超越比亚迪”
“一个时代的落幕?宁德时代市值超比亚迪”
“比亚迪毁誉参半,难敌后来居上的宁德时代?”
铺天盖地的业界的言论压力,也足够让他消化一段时日。
产品更新换代
面对政策倒逼,比亚迪迅速对产品进行了调整,在近几个月发布了多款高续航、高电芯能量比的车型,按照新补贴标准,补贴金额不降反升。
单从A0级的云EV360来看,可拿到5.5万元左右的补贴,比2017年补贴标准提高了12.5%;秦EV 450 过渡期国补仅为 3.1 万,正式期国补则达到了6.1 万。
比亚迪云EV360
随着旗下产品续航里程的提高,补贴新政落地之后,比亚迪的平均补贴高于2017年。
数据显示,比亚迪5月乘用车总销量36,92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13,388 辆,客车销量 846辆,总体增速较快。而元EV、唐二代PHEV陆续上市,元EV补贴后不到10万的售价,将会是拉动销量的重要产品,业内人士预计二者月销均有望达到 5000辆。
客车方面,1-5 月销量稳健增长,2018年广州市3000多台纯电动公交车招标项目中,广州比亚迪销售有限公司独占了97%,订单总金额高达38亿元。全年有望达成1.6万辆目标,下半年将提供业绩增量。
经过战略调整之后,新车型新产品的推出,可以看做是比亚迪强势回归的信号,加上补贴,比亚迪的盈利将得到回升。
电池业务重组
据悉,比亚迪预计2018年底或2019年初会拆分动力电池业务,预计2022-2023年独立上市。据悉,东风汽车将成为比亚迪的首批客户之一。
2017年,宁德时代的方壳电芯能量密度在190~210Wh/kg之间,到2018年底可能提升至210~230Wh/kg。而2018年底比亚迪也将量产220Wh/kg的方壳电芯,明年大规模投入811高镍三元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届时210wh/kg-300wh/kg能量密度的电芯能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核心材料钴、锂的价格一路攀升,上游资源的掌控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比亚迪接连发力,2017年在青海成立公司开发盐湖锂资源,今年6月在南川工业园区、海东临空工业园区的动力电池项目和磷酸铁锂项目相继投产。至此,“锂矿资源—锂电原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整车—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已经初具模型。
青海盐湖
电池业务买上了保险,比亚迪受外部原材料波动影响大幅降低,随着技术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在市场争夺战中,并不显弱势。
赖以生存的政策奶瓶
相比挥金如土的造车新势力、闪电过会的宁德时代,比亚迪更像是一个行业长者,少了点新锐势力的戏剧性,少了点新近巨头的攻击性,却在浮沉的新能源市场中始终保有一席之地,让人无法小觑。
反观比亚迪近年来的经历,我们发现,比亚迪选择的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看似膀大腰圆,实则命悬一线——一旦政策发生改变,比亚迪必须短时间内做出应对,这也不难理解比亚迪为什么组建“50人规模的政策分析团队”。
从光伏、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再到储能,比亚迪涵盖了几乎现今所有国家大力推进与支持的新能源相关产业,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政策与经济支持。
但市场不会念旧,机会永远只给最前沿的技术、最优化的模式与最能自救的产业,今年5月光伏发电标杆电价降低,今年6月电动汽车补贴退坡,储能方面,业内一直传言的补贴政策迟迟没有消息,比亚迪未来可从政策方面获得的资源将越来越少。
随着各种补贴的退坡以及行业监管政策的愈发严格,行业门槛将会不断提高,政策奶瓶终将被收回,慢慢浮现在包括比亚迪在内的所有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面前的,将是更加残酷的市场考验。
(责任编辑: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