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热点聚焦

打造交通出行新生态,雷丁汽车号高铁品牌专列今日发车!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8/8/8   浏览16305次   

[摘要]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2.5万公里,高铁列车成为了人们长途出行的首选,它改变了传统的长途出行方式,革新了未来的交通生态圈。

8月8日,雷丁电动汽车冠名的“雷丁汽车号”高铁品牌专列首发仪式在青岛隆重举行,山东中铁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杨国胜及雷丁电动汽车副总经理王总等相关领导参加了本次发车仪式,开启了雷丁战略品牌升级的新征程。



致力于中短途交通出行


雷丁打造交通出行新生态


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2.5万公里,高铁列车成为了人们长途出行的首选,它改变了传统的长途出行方式,革新了未来的交通生态圈。在未来的交通生态圈下,长途出行的交通工具为高铁列车,中短途出行更多的则倾向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因为中国的城镇居民日常出行以中短途为主,日常里程在30公里左右,城镇道路的设计时速一般都不会超过80公里,而这正是新能源汽车的优势选择,也正因为如此,目前高铁列车+中短途新能源电动汽车将共同打造中国未来的交通生态圈。



基于未来的交通生态圈,雷丁提出“E·EV”的产品理念,打造经济、环保、便利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立志解决中国6亿城镇百姓出行问题,为中国城镇居民提供最便捷的中短途出行方案。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战略眼光和企业使命,雷丁在过去的10年推出了7款车型,实现了五年四次产品更新迭代,在国内建立了2700家一级经销商、7000家二级经销商,在不久的未来雷丁还将建立500家超级体验店、20000家乡镇销售店,覆盖到全国大部分乡镇,并在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也开展业务。同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雷丁也实现了多项突破:第一个在业内实现L3级无人驾驶、第一个研发和推出MIA魔方架构……雷丁,一直在努力成为中短途出行方案最佳提供商。


弘扬高铁速度


雷丁持续领跑微型电动汽车行业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的高速铁路成为了中国的国家名片,提升了国家“高铁外交”的新高度。同样,在微型电动车行业,雷丁的发展速度代表了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十几年来,雷丁始终坚持为国民造好车的企业发展理念,从2015年到2017年,销量几乎是每年翻一番,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连续多年销量遥遥领先,2018年1月-6月雷丁的产销实现了200%的增长速度,再次位居行业首位。



可以说,雷丁的发展是微型电动车产业发展的缩影,2017年微型电动车销量已突破100万辆,为何微型电动汽车市场如此火爆?本质上在于城镇中短途交通市场爆发出的巨大市场潜力,而雷丁恰好抓住了这一市场刚需,紧贴中短途市场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做符合消费者市场的产品,才能以高铁般的发展速度引领行业向前发展。


贯通东西两大生产基地


雷丁成行业发展新名片


雷丁此次的高铁品牌专列冠名活动,一是通过高铁平台将中短途出行新方式的理念传递至广大消费者,二是将依托高铁品牌的优势,将雷丁品牌迈向一个新台阶。据了解,雷丁号高铁品牌列车将从青岛首发,直达西安,线路全长2110KM,途径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主力销售市场,与此同时这条线路也联通了雷丁东部与西部两大生产基地,将为雷丁创造一条完整的黄金价值链。



目前,雷丁东部(潍坊)生产基地占地1480亩,目前产能35万辆,以生产微型电动车为主,而雷丁秦星西部(咸阳)生产基地占地3500亩,规划年产能60万辆,是集自动化、数字化和绿色环保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工厂,以生产新能源汽车为主。两大基地,百万产能,雷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微型电动汽车生产基地。据雷丁7月发布的“渭?蓝双100战略”,2020年雷丁秦星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100万辆,雷丁正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名片。



在未来,雷丁将继续专注交通出行的中短途交通市场,致力于解决6亿中国城镇老百姓的出行难问题,继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供更多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能源汽车不断快速发展的格局下,雷丁正在成为引领者,也必将成为改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左佳)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