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智能系统不“智能” 碰到黑屏死机不要慌

来源:中国汽车新闻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8/11/26   浏览12503次   

[摘要]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可以说是还处于初级阶段,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车企是否也应当考虑给出便捷的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如今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200万辆,快速发展并且持续升级迭代的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与燃油车循规蹈矩的发展道路相比,电动汽车的发展要灵活许多。当下的电动汽车更强调的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甚至仅仅通过一句语音,就能够控制车辆的许多功能。这样的电动汽车的确方便了驾驶员。但是试想一下,如此高度集成的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又该如何解决呢?


系统故障会让你束手无策


特斯拉被很多人视为电动汽车行业里的标杆企业,但是在智能系统上,特斯拉同样会出现故障。


特斯拉Model 3的开启方式是你可以使用一张信用卡大小的“黑卡”潇洒的刷开门,或者你可以把你的车与手机配对, 只要手机出现在车的蓝牙距离内,车辆就会自动解锁。



这样智能的方式的确是既方便又炫酷,但是据外媒报道,近期由于天气变冷,Model3的门把手、车窗和充电端口出现了问题。


Model3的门把手镶嵌在车门内,你需要按压门把手的一端,等门把手弹出来,你用手拉门把手,在这个时候,车窗会稍微下滑一些,你就可以把门打开了。但是,在寒冷的天气情况下,有一些车主报告称,Model3的门把手极难弹出来,而且即使弹出来,车窗也不一定会下滑,导致车门无法打开。


如果车门无法打开,那你就无法使用车辆了。然而这样的故障相较于另一种更“高级”的故障,也就不太严重了。


同样是被视为中国特斯拉的蔚来汽车,其高度智能的系统也出现过故障。


今年9月份,有蔚来车主爆料,车辆正常使用过程中车载系统和车内的人工智能伙伴NOMI突然间彻底没了反应,车主尝试各种办法也无法让屏幕重新亮起来,但此时车辆是可以正常行驶的,可没有了任何的显示,速度、电量等都无法得知,屏幕彻底黑屏。



随后,蔚来维修技师通过打开后备箱的保险丝外壳,重新拔插了保险丝后,系统在重启后恢复正常。这样看似简单的操作,非专业人员是操作不了的。


当下主打智能化的电动汽车都把各项功能集成到了车内的屏幕上,一旦屏幕出现黑屏情况,很可能许多汽车控制功能都无法使用了,驾驶者也无法得知车辆的实时信息,这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来讲是十分危险的。并且汽车无法像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一样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断电、重启等“常规操作”,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只是很小的问题,但就是会让你束手无策。


不该让智能成为累赘


汽车发展了很多年,互联网也发展了很多年,但这么多年以来,汽车与互联网之间一直没有擦出什么火花。直到近几年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之后,互联网的概念才与汽车紧密结合了起来,车企也开始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做电动汽车。


尽管前面提到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是互联网更偏爱电动汽车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互联网不论发展如何,都离不开一定的硬件支持,而这些硬件在传统汽车及电动汽车上存在着明显差别。


首先说传统汽车,传统汽车更多的是要考虑机械设计,对于电子系统设计考虑的相对较少,并且在动力控制等方面内燃机是与电子系统分开的,所以电子控制系统在传统汽车上的响应速度会比较慢,这就导致了传统汽车无法做到非常高的集成度。


但是电动汽车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电动汽车是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动能驱动汽车,拥有统一的电能存储单元,在能量损耗上来说是比较少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汽车常备电路与ACC电路的管理上,纯电动汽车可以更好更加集中的统一分配与管理,这在传统汽车上是无法实现的。


更加智能的系统是为了更好的使用车辆,如果频繁出现这样的故障,就违背了智能系统的初衷。在与多家电动车企技术员交流中得知,前文提到的特斯拉和蔚来汽车这样的问题,的确是在汽车智能化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发生的几率非常小,所以目前并没有便捷的解决方法,只能求助于专业人员。


汽车智能化过程与手机的发展历程很相似,过去的手机如果出现卡顿黑屏等情况,可以通过取下电池强制断电恢复使用,现在随着软硬件水平的提升,出现卡顿黑屏等故障的频率越来越低了,但即使出现问题,还是可以通过类似方法来解决。而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可以说是还处于初级阶段,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车企是否也应当考虑给出便捷的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过去说起电动汽车的安全,无外乎是起火自燃事故,但如今的安全问题不应该仅仅着眼于此,还应该渗透到电动汽车的方方面面,比如系统故障、黑屏死机等问题,还包括未来私人车辆和其他车辆渗透到我们生活里面带来的系列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交流行业信息与研究经验,不作商业用途。在任何情况下,本文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或和支持其观点。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所有解释权。



(责任编辑:王月娇)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