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观点评论

燃料电池车型款数暴增227% 核心技术缺失成痛点

来源:电池中国网   作者:闫志刚    2018/12/10   浏览7629次   

[摘要]今年共有16家车企的72款燃料电池车型进入《目录》,较2017年的10家车企的22款增长了227%。为《目录》车型配套燃料电池的企业也由去年的8家增至30家。


12月3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今年第12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梳理发现,截至第12批《目录》,今年共有16家车企的72款燃料电池车型进入《目录》,较2017年的10家车企的22款增长了227%。为《目录》车型配套燃料电池的企业也由去年的8家增至30家。


由于城市公共交通、物流领域的特殊性,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具备清洁环保和更高效能的燃料电池汽车便由此切入,氢燃料电池客车、专用车驶入发展快车道。从车型上来看,进入前12批《目录》的燃料电池客车为54款,专用车为18款,无乘用车。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带动下,氢燃料电池企业规模也在不断壮大。除了表中列举的燃料电池企业,深圳国氢新能源科技、新源动力、苏州弗尔赛能源科技、安徽明天氢能科技、广东国鸿氢能科技等19家燃料电池企业的燃料电池均配备1款车型进入《目录》,《目录》中的燃料电池汽车电池供应商已达30家,较去年8家增长明显。


高额补贴成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重要推手


不得不说,今年燃料电池汽车公告车型数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归功于政策。2017年4月,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将燃料电池汽车列为重点支持领域,逐步提高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在新能源电动汽车补贴逐步退坡的大环境下,国家对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支持力度不减,同时相关政策还在加码。


今年2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提出,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标准依然不变,燃料电池乘用车依然按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进行补贴,即补贴标准为6000元/kW,补贴上限为20万元/辆;轻型燃料电池客车、货车以及大中型客车、中重型货车依然采用定额补贴方式,补贴上限分别为30万元/辆和50万元/辆。同时,燃料电池汽车续航里程不低于300公里才能获得补贴,《目录》中的燃料电池汽车续航里程均在300公里以上,其中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的车型达22款,宇通客车的一款燃料电池汽车续航里程更是高达700公里。


各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大力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运营示范区及产业园区建设。如上海、广州、佛山、如皋、武汉、张家口、天津等地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线项目及产业园区相继公布,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配套设施也在加快完善,产业链各环节成熟度不断提高。当然,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更是吸引了车企的积极转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等地对大中型客车补贴力度达到50万元/辆。此前曾有媒体算过一笔账,拿上汽大通推出燃料电池宽体轻客车FCV80为例,官方指导价130万元,但是国家补贴50万元、地方补贴50万元之后,终端售价仅需30万元。可以看出,高额补贴正加速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进程。


核心技术缺失 成本高昂成发展痛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前12批进入《目录》的新能源车型达3851款,燃料电池汽车占比仅为1.87%。尽管上级主管部门对燃料电池汽车重视有加,但燃料电池汽车的热度却无法和纯电动汽车相提并论。尤其是乘用车领域,除了2016年有一款燃料电池乘用车登上目录之外,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表现乏善可陈。究其原因,除了在应用端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匮乏、氢燃料综合成本偏高、消费者对氢燃料安全疑虑尚多外,整体技术水平的不足,依旧是制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生产领域的一大难题。


也正因如此,尽管氢燃料电池汽车博得各方“叫好”,在使用上却没那么“叫座”。


即便是燃料电池客车和专用车,今年总产量预计也仍以“千辆”单位计算,与今年新能源电动汽车产量有望破百万的成绩相差甚远。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相对落后、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加氢难等问题正在拖累氢燃料电池汽车快速商业化的步伐。


而核心技术缺失、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水平偏低导致的燃料电池技术高壁垒,让国内燃料电池产业短期内无法复制新能源电动汽车飞速发展的奇观。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所指出的:我国虽长期部署电堆功率密度、催化剂效率、膜电极耐久性和空压机等关键技术,但至今没有显著进展。


同时,我国在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环节技术相对落后,造成规模化供氢体系尚不完善,输运成本较高,用氢价格超过燃油、用电成本。没有成本优势,即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较多,但就目前技术和市场发展而言,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市场化依然前路漫漫。要降低成本,需要通过政策的推动来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技术研发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提升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水平来实现大规模应用。这就像一个九连环,环环相扣,只有尽快把相关问题一一解决,才能最终实现商业化。


对此,国家和地方层面都在试图通过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今年9月份表示,未来工信部将“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选取政府有积极性和燃料电池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推广应用示范,打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完善标准与体系”。而上海、佛山、张家口、武汉、西安等地也正在加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园区和相关项目的落地建设。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续超前则透露,“十三五”末期和“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聚焦车用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制氢、储氢、加氢等核心技术的研发,继续强化先进动力电池技术、下一代功力电子器件技术。当前,国内像亿华通、弗尔赛能源等不少燃料电池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创新模式,加大氢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力度。同时一些企业也在积极调整战略,走出国门,与国际上拥有先进氢燃料电池技术的企业和机构进行合作,希望尽快实现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


自2009年科技部联合财政部、发改委和工信部启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量从不足千辆已达百万辆级别,新能源电动汽车也从起步阶段迈进快速发展阶段。在巨额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能否复制这一奇迹?仍然需要时间来检验。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交流行业信息与研究经验,不作商业用途。在任何情况下,本文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或和支持其观点。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所有解释权。



(责任编辑:唐静)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