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聚焦两会丨新能源车发展进入关键期:全国工商联建议稳定补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5/22   浏览9961次   

[摘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成为2020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除了汽车业的各位代表委员提出相关提案议案之外,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和民革中央也提出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关提案建议。


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全国工商联提出了稳定新能源补贴预期、延期免征购置税优惠政策、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及推动双积分政策落实等4项建议。民革中央则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遇到的短板问题,提出了加快车规级芯片研发的有关建议。


“受补贴退坡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下滑一直未见好转,今年前4个月受到疫情的影响未见回暖,产业的发展受到的关注度很高。”5月21日,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出现了大力推广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目前仍在低谷徘徊。随着更多外资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华投放力度,中国的本土企业将面临更大挑战。当前,恰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补贴时代向市场化时代过渡的关键时期,本土车企能否守住新能源先发优势并借势突围,是中国汽车产业共同面对的课题。


产业发展关键期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


不过,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大幅退坡,无疑打乱了不少企业的节奏,不少电动汽车厂商销量明显下滑。2020年,叠加疫情冲击,一些车企的现金流出现紧张,并放慢了产品研发和推向市场的脚步。


短期来看,补贴退坡造成的影响直接表现为总成本增加,总成本压力由整车制造商、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多方共同承担。对整车制造企业而言,补贴退坡后如整车销售价格不变,则利润减少,亏损扩大;如价格上涨,则市场需求降低,库存增加。


同时,纯电动车乘用车市场由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补贴退坡将带动行业集中洗牌。再加上合资产品逐渐渗透,自主品牌的窗口期逐渐缩短。


需要警惕的是,中国本土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先发优势正在减弱。从市场占有率看,乘联会数据显示,一季度本土新能源汽车份额为72.5%,市场份额近三年来首度跌破90%。


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预测,如果不包括特斯拉,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计在100万辆左右。而2018年、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了120万辆。本土品牌的市场规模或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布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标准,退坡幅度为10%。并且明确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平稳退坡直至退出,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政策也将延长至2022年。从一定程度上,这将缓解本土车企面临的市场压力。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推动市场发展的驱动力将发生改变。


全国工商联建议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在使用环节提供支持,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此外,全国工商联还建议加快推动“车电分离”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制定,在行业管理、产品公告管理、技术标准层面完善换电模式的管控措施。


目前,国内“车电分离”技术的主要玩家有蔚来和北汽新能源。蔚来将换电技术视作其提升用户体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北汽新能源的换电技术则主要运用在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领域。


在补贴逐步退出的过程中,双积分政策承接着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作用。根据双积分政策,车企为了满足双积分要求,需要生产销售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从而提高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


但是,目前,由于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积分的比例要求偏低,导致企业通过关联企业间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抵扣负积分绰绰有余,未能发挥出预期的市场调节目的。


全国工商联建议,设定类似于沪深证券交易指数式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交易指数”和“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指数”,以及每日交易最高价、最低价、成交量等信息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对全部车企的双积分实现情况以及对上一年度双积分未达标车企处罚信息向社会公示,引入舆论监督。对双积分未达标车企的经济处罚应进一步细化,从而促使车企提前规划产能结构和控制积分交易节奏,引导车企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从培育市场到技术突围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经历了市场培育阶段,而随着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玩家逐渐增多,行业也到了洗牌的时刻。中国本土新能源车企将面对的新课题是,如何在与特斯拉、大众、丰田等国际巨头的竞争中突围。


“在产品、技术、设计等方面,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和国外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崔东树说,弥补技术上的差距,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值得肯定的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但是,车规级芯片被国外厂商垄断,国产汽车前端采样芯片无论是在产品开发还是市场应用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最明显的短板,带来多方面的隐患和问题。


民革中央在《加快车规级芯片研发,推动新能源车与储能发展》的提案中给出了4点建议:集中力量支持技术路线明确的芯片研发项目,将车规级芯片技术突破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计划重点研究任务;引导相关企业加强应用支撑;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的培养;关注知识产权保护。


“做芯片需要大量投入,要看企业自己的能力,也要解决行业痛点,还需要考虑成本问题。”5月21日,有汽车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车规芯片有着很高的技术壁垒、市场壁垒、资金壁垒,不仅需要产学研的结合,也需要不同企业之间的联合。


事实上,已经有车企开始加大芯片相关业务的布局。比亚迪(56.800, -0.35, -0.61%)在2019年发布了IGBT4.0技术,目前,其IGBT技术已经适配在全系车型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车规级芯片的需求将大量增长。未来,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突围的新突破口。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葛良宵)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