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欧宝计划进军中国纯电动车市场,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来源:电动汽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21/8/20   浏览16154次   

[摘要]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7月,国内纯电动汽车的批发销量达到了19.8万辆,同比增长205%;插混车型的批发销量为4.7万辆,同比增长196%

      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7月,国内纯电动汽车的批发销量达到了19.8万辆,同比增长205%;插混车型的批发销量为4.7万辆,同比增长196%。蓬勃发展的纯电动车市场势必会让车企加大产品投放力度,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甚至会让一些已经退出中国的汽车品牌也忍不住想再拼一把,例如欧宝汽车。
    日前,欧宝高层就对外明确表示,欧宝将会回到中国,给中国消费者带来百分百的欧宝纯电动汽车。那么,转变为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欧宝,能顺利在中国纯电动车市场立足吗?
    开局就是困难模式,想立足并不容易
    了解欧宝的人应该清楚,这个源自德国的汽车品牌其实在1993年就以进口的形式进入了中国,但它并没有抢得先发优势,反而混得非常差。2012年和2013年,欧宝在华年销量分别为4500辆和4365辆,完全拼不过当时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的别克品牌。2015年,当时归属于通用汽车的欧宝正式退出了中国市场。
    欧宝之所以在中国混得不如别克,与通用不重视欧宝品牌有很大关系。由于通用不重视,所以欧宝的营销力度非常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另外,欧宝的售价偏高、本土化不足等劣势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品牌发展,最终欧宝也只能黯然退场。
    从1993年到2015年,欧宝在中国“拼杀”了22年,但不高的保有量和稀少的广告限制了品牌认知度的提升。另外,欧宝现已退出中国市场多年,如今对国内消费者而言更像是一个全新品牌。较低的品牌认知度加上口碑未知的纯电产品,欧宝返华之旅一开始就充满了艰辛。
    不过,在Stellantis集团高层眼里,欧宝(现已属于Stellantis集团)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属于德国品牌。“德国品牌在中国的形象很强。”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唐唯实如是说。可单凭“德国品牌”这一属性就能轻松在中国纯电动车市场立足吗?恐怕不是的。
    众所周知,不少大众品牌车型在中国的销量非常高,而大众品牌在中国的认可度也是鲜有对手。可就算如此,大众在中国的纯电动车市场依然混得一般般。官方数据显示,在7月份,上汽大众ID.4X(参数丨图片)和ID.6X合计零售销量为3009辆,跟一汽-大众的ID.4CROZZ和ID.6CROZZ一样,无法进入乘联会的7月新能源销量榜TOP15。
    总之,在现在的中国纯电动车市场中,掌握主要话语权的并非国外汽车品牌车型。如果欧宝只凸显自己的德国血统,那恐怕很难在中国纯电动车市场中脱颖而出。既然现在品牌血统不具备绝对优势,那该如何布局,才能顺利在中国市场立足呢?
    只要产品够诚意,后来者也能掀起大风浪
    对于欧宝来说,进入中国的纯电动车市场是新的尝试。作为后来者,欧宝最好按照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来规划具体产品,千万别把欧洲的热销车型直接搬过来中国,因为欧洲消费者钟爱的车型不一定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如果照搬,那很可能会水土不服,最终浪费时间与精力。
    以续航里程为例,欧宝旗下的纯电动小型车欧宝Corsa-e的WLTP续航里程可达330km,但这在国内市场中并不具备太大优势。另外,国内消费者比较喜欢大尺寸车型,如果以小型车闻名的欧宝想在中国市场混得好,必须对旗下车型的尺寸进行调整。更重要的是,欧宝需要注意车型定价,大众纯电车型的销量一般,与它们的售价偏高有不小的关系。
    除了产品,欧宝还得加速渠道建设和进行多样化营销。目前,上汽大众ID.家族的代理商已扩充到了572家,同时20余家ID.Store(X)也已开业,这些都为上汽大众ID.家族的销量增长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欧宝曾在中国“拼杀”多年,可最终还是受营销不给力等因素的影响,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如果欧宝重返中国,那必须吸取教训,把部分精力放到营销这块,而且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进行精准营销。
    说到海外汽车品牌重返中国市场,相信很多人都不太看好它们的前景,因为此前沦落到退出中国市场,那必定是十分不受消费者待见。不过,欧宝的母公司已换,并且是以电动汽车制造商身份回归,这就与其他重返中国市场的海外汽车品牌有了很大的不同。那么,欧宝未来在中国交出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的几率有多大呢?那就要看欧宝的用心程度了。

(责任编辑:张电青)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