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观点评论

零跑科技董事长朱江明:交流、互联是中国汽车赶超全球的关键

来源:电动汽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22/5/7   浏览14102次   

[摘要]日前,在零跑汽车举办的零跑智能动力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发布会上,零跑汽车正式对外发布其智能动力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日前,在零跑汽车举办的零跑智能动力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发布会上,零跑汽车正式对外发布其智能动力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据了解,零跑智能动力CTC技术,即cell-to-chassis,是指将电池、底盘和下车身进行集成设计,简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的技术。通过重新设计电池承载托盘,使整个下车体底盘结构与电池托盘结构耦合。通过CTC技术,零跑汽车零部件数量减少20%,结构件成本减低15%,而提高整车刚度25%,实现了高度集成化和模块化。目前,整车企业与电池企业均在CTC领域有所布局。如何进一步实现电动车的轻量化,成为各方共同探索的方向。

  与此同时,零跑科技董事长朱江明宣布,其CTC技术免费开放共享。朱江明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不能闭门造车,行业崛起也不是一家一人之事,交流、互联才是中国汽车赶超全球的关键。”

  首款可量产CTC电池底盘

  作为电动车底盘一体化中的关键一环,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目前正处于从概念到量产的重要阶段。

  发布会上,零跑汽车方面表示,动力电池有两条进化路线。一是材料路线,通过寻找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突破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二是工程路线,通过电池包结构调整、电池管理技术等工程手段实现更好的电池性能。其中,CTC技术便是工程路线中的代表之一。

  据悉,零跑的电池研发团队从2016年开始着手研发电池、底盘一体化集成技术。经过6年攻坚克难,最终自研出国内首款可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零跑科技电池产品线总经理宋忆宁介绍,通过CTC技术,零跑汽车零部件数量减少20%,结构件成本降低15%,而提高整车刚度25%,实现了高度集成化和模块化。“通过减少冗余的结构设计,能有效减少零部件数量,在提升空间利用率和系统比能的同时,让车身与电池结构互补,使电池抗冲击能力及车身扭转刚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除了结构和强度方面的优化,CTC技术的应用还有提升内部空间和续航的作用。零跑汽车方面表示,相比传统方案的电池,CTC布置空间可以增加14.5%,这可以消除电池包与车身之间的安装间隙,车身垂直空间增加10mm,使用户拥有更舒适的高度空间,这也使得整车空间布置更灵活。

  在续航方面,零跑智能动力CTC技术相比传统方案具备更好气密性,可以提升电池保温性能、电池可布置空间等,同时基于创新性软件应用AI BMS大数据电池管理系统带来的能耗经济性管理,综合提升整车续航里程10%。随着零跑智能动力CTC技术的不断进化,未来可以实现“加油式”充电——充电5分钟,续航超过200km。

  值得一提的是,零跑智能动力CTC技术将在零跑的C平台中大型电动轿车零跑C01上率先量产应用,这款新车是零跑汽车品牌向上的旗舰车型,它将进一步完善零跑汽车产品矩阵,即将在近期开启首秀。

  市场空间或达8500亿元

  事实上,如何实现电池与整车的适配,近年来一直是诸多车企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行业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分别是换电模式、CTC一体化模式和传统模式。其中,CTC方案是目前较为前沿的量产方案。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CTC方案是未来电动汽车电池成组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电动汽车对于便捷性、轻量化的要求提升,CTC将逐渐成为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重要方向。

  为什么CTC技术近年来会被车企如此看重?核心在于其对于电动车续航的提升。相关数据显示,纯电动汽车整车重量每降低10kg,续航里程可增加2.5km。作为汽车三大部件之一,底盘承载着近70%的汽车总重量,对于汽车续航能力以及行驶性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如CTC这样的电池底盘一体化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于安全要求有所放松。在安全方面,零跑在开发过程中针对智能动力CTC技术,进行了多轮严苛试验,如底部球击、挤压、热扩散等将近30项试验,确保电池安全,其中有8项安全测试结果远超国家标准。

  同时,基于零跑AI BMS大数据智能电池管理系统,零跑可以为用户提供触达电芯级别的实时云端安全保护,在电池安全、电池寿命、电池性能层面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国海证券研报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逐年快速增长,未来CTC的应用放量将为产业链中四个领域直接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分别为底盘集成、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线控底盘系统,预计2030年我国CTC市场空间或将达到8500亿元。

(责任编辑:朱肖莉)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