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简称“充电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十三五”时期,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充电设施从无到有,逐步解决了有桩充电难的问题。进入“十四五”后,充电设施仍需政策和金融扶持,同时,行业与企业要精细化布局,满足不同场景的充电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累计推广突破1000万辆大关。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简称“充电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十三五”时期,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充电设施从无到有,逐步解决了有桩充电难的问题。进入“十四五”后,充电设施仍需政策和金融扶持,同时,行业与企业要精细化布局,满足不同场景的充电需求。
充电设施“加速跑”
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持增长态势,今年以来,更是“加速跑”。
充电联盟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4月份,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332.4万台,同比增长81.9%。1月份至4月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70.7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增长204.6%,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同比增长511.1%。
充电设施的高速发展,得益于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今年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仝宗旗认为,《意见》是充电行业的国家级指导文件,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不少地方制定和出台各自细化的管理办法,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强有力支持。
政策的利好还在持续到来。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优化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布局,加快建设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中私人消费比例的增加,也为充电设施提出了新的发展空间。私人新能源汽车消费量上来后,对充电基础设施尤其是社区如何解决充电问题提出要求,而对于不能充电的社区,亟需在公共充电设施上解决私人充电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份至4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55.6万辆,通过计算得出,桩车增量比为1∶2.2。
此外,充电基础设施呈现一定地域性特征。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广东、上海、江苏、北京等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72.1%。
仝宗旗表示,相对来讲,南方和东南沿海、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推广速度比较快,西北和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和政策的原因推进慢一点,充电基础设施也呈现上述特点,但整体来讲处于持续高速发展阶段。
业绩向好隐忧不少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加,使得充电基础设施行业被普遍看好,从充电企业公布的经营业绩来看,似乎彰显着企业离盈利不远了。
日前,易事特披露的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设备等相关销售收入为1.7亿元,较上年度增长较快,同比增长76.46%。
实现业绩增长的不止易事特一家,特锐德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为94.41亿元,同比增长26.48%;派诺科技近日发布的2021年度报告也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5亿元,同比增长47.66%。
“充电桩业务发展良好,有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英杰电气在其2021年年报中如是说。2021年,英杰电气子公司蔚宇电气的充电桩业务发展状况良好,新签订单持续增长,预计今年业绩将保持稳定增长。
业绩不断提升,印证着充电桩市场进入加快放量期,伴随其中的还有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和建设费用。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对外称,特锐德、特来电在过去七八年的时间里,在研发上累计投入了20多亿元,分别打造了“面向于碳中和的新型电力系统”和“面向于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电网”两大面向未来的核心产品。于德翔用“提前布局,未来可期”形容企业的这一选择。
快电首席执行官于翔表示,目前大多数充电运营商都处于市场扩张阶段。面向未来广阔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市场,产业链上下游各方都想要抓住机遇,持续加大投入抢占市场成为必然选择。
与企业持续“输血”相对的是,充换电基础设施投资回报周期很长。为了抢占市场,充电桩行业出现“价格战”,部分充电APP甚至曾打着“1分钱充电”“1块钱充满一辆车”的口号争抢用户。
在种种“烧钱”行为的压力下,充电企业想要真正盈利并不容易,也陆续出现了不少出局者。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充电桩相关企业有22万余家,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新增数量为11.3万家,注销数量达1.6万家。
对此,仝宗旗认为,由于超前投建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高,目前充电企业盈利压力依旧很大。生产企业为了卖出设备,有时会压低价格,这对行业发展十分不利。充电联盟联合其他各方正在积极推进市场准入条件,对进入行业的企业设置一定的门槛,以减少恶性竞争。运营企业打“价格战”的阶段基本快过去了,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逐渐增长,对价格不会像B端那样敏感,对服务的要求则会相对提高。
精细化运营是关键
在江苏南京,有一家充电站内配备了食品冷库。这是为什么?
原来,充电站周围几个小区都比较高档,业主对于海鲜和水果有比较高的要求。冷链物流公司主动找到充电站求合作,来确保冷链配送的稳定性。
“这就是根据用户新需求,拓展了新的创收模式。”仝宗旗说,充电站光靠充电来盈利还是比较困难的,对于企业来讲,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来提高服务收益。现在很多充电站不仅提供充电,还提供自助洗车、便利店、咖啡厅,甚至还有图书室。这就是“充电+”,根据不同的需求分析来配备设施和服务。
从充电企业层面来看,仝宗旗认为,企业要着力去精细化布局和提升服务,精准定位什么样的车需要什么样的充电桩。比如,新能源车有客车、物流车、公交车、私家车、网约车等不同种类的车辆,出行场景和充电场景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充换电基础设施要有不同设置。
他提出,一是企业要精准定位业务范围和目标群体;二是要精细化服务,把服务做好而不是靠价格战;三是关键确保安全,生产和运营各个环节安全的监控监管、安全预警以及快速响应,都要到位。
从区域布局来看,充电设施区域不均的问题也将得到改善。根据交通运输部披露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已有310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了充换电基础设施,共建成充电桩约13374个,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西部及东北地区覆盖率相对较低。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周荣峰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近期,交通运输部已会同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研究起草了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拟按照“桩站先行、以供促需,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广泛覆盖、适度超前,通用开放、智能高效”的原则,加快形成“固定充电设施为主体,移动充电设施为补充”的公路沿线充电设施网络,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从地区发展来看,仝宗旗认为,国家层面已经给出了实施意见,各个地方可以针对指导文件再细化,根据自身条件和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立足实际制定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
对充电行业的未来,仝宗旗很有信心。他说:“目前,充电桩保有量是300多万台,未来10倍都不止,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责任编辑:朱肖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