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热点聚焦

商用车也禁燃!汉马科技2025年停产燃油车,销量颓势能否借电动化逆转?

来源:电动汽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22/6/20   浏览7265次   

[摘要]日前,汉马科技(600375.SH,股价9.82元,市值64.25亿元)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于2025年12月停止传统燃油车的整车生产。公司将专注于纯电动、甲醇动力、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业务。同时,公司将继续进行传统燃油车零部件的生产和供应,为现有传统燃油车客户持续提供售后服务保障。

  

      

      又有一家车企宣布停产燃油车。


  日前,汉马科技(600375.SH,股价9.82元,市值64.25亿元)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于2025年12月停止传统燃油车的整车生产。公司将专注于纯电动、甲醇动力、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业务。同时,公司将继续进行传统燃油车零部件的生产和供应,为现有传统燃油车客户持续提供售后服务保障。

  “2025年12月停止传统燃油车的整车生产,是汉马科技与吉利商用车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也预示着汉马科技迎来新一轮发展蜕变,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吉利商用车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汉马科技主导产品为重型汽车底盘及整车、发动机、重型专用车、客车、汽车零部件等系列产品。公司新能源产品包括纯电动厢式运输车,充换电式重型牵引车、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车等。

  值得一提的是,汉马科技曾经历两次重组失败,但最终在2020年迎来“白衣骑士”。

  2020年6月,汉马科技的前身华菱星马发布公告称,吉利商用车集团将以不低于4.35亿元的价格收购公司15.24%股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2020年11月,华菱星马更名为汉马科技。2021年5月,吉利商用车集团完成了对汉马科技的增资,本次增资完成后,吉利商用车集团对汉马科技的持股比例由15.24%增加至28.01%。

  随着股权持续增加,吉利商用车加速对汉马科技的赋能。

  “汉马科技与吉利商用车深度融合以来,吉利商用车在资金投入、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等多方面对汉马科技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赋能,汉马科技整体焕新,不断加速品牌向上。未来,在吉利商用车的持续赋能之下,汉马科技将不断加大在新能源重卡领域的布局及市场渗透。”上述吉利商用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近年来,汉马科技的业绩并不理想,连续两年持续亏损。今年一季度,汉马科技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同比下降40.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6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1.87亿元。

  销量方面,今年5月,汉马科技的中重卡销量为511辆,同比下降75.68%;专用车上装量为353辆,同比下滑75.47%。1~5月,中重卡累计销量为2855辆,同比下降66.33%;专用车上装量为1753辆,同比下滑73.37%。

  有分析认为,全面加速电动化转型,有望给汉马科技带来新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运输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而其中作为减排大户的商用车更是任务重、压力大。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为2523万辆,其中商用车虽然只有490.8万辆,但其燃料消耗量却占了汽车总体燃料消耗量的一半,制造了道路交通碳排放的56%。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增长潜力较大。根据全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今年1~5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8.8万辆,同比增长71.4%,渗透率为6.2%,与去年相比提升2.3个百分点。

  国内不少商用车企业也在加速向电动化转型。例如,东风商用车、上汽集团商用车等车企相继发布新能源商用车战略,加大对新能源商用车的投入。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汉马科技也将面临不小的挑战。汉马科技表示,公司2022年1~5月份新能源车型销量为1177辆,占公司同期总销量比例为41.23%。公司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可能会受到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公司转型新能源可能存在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

  另外,公司2022年1~5月份传统燃油车销量为1678辆,占公司同期总销量比例为58.77%。公司于2025年12月停止传统燃油车的整车生产,公司业务集中于新能源业务,可能会造成公司业务缺乏多元化,若新能源行业景气度不足,可能会对公司抗风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汉马科技提示称,公司转型新能源停产燃油车,可能造成公司现有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降低,可能会对公司短期经营业绩产生冲击。

(责任编辑:朱肖莉)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