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互联网企业享电动车“资质”存疑

来源:中国汽车报      2015/4/13   浏览9508次   

 

 

目前,汽车生产资质“一票难求”显然是那些拥有大量资金,但因技术缺失无法进入汽车行业的“门外汉”们最为头疼的问题。相较于传统车领域的“座无虚席”,智能电动车生产资质成为互联网巨头们抢夺的重点领域,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一领域自己拥有着更多的“发言权”。

 

除了国家政策的倾向性引导之外,传统车企的“优胜劣汰”,或将正为未来的智能电动车生产企业的资质取得让出更多机会。

 

按照工信部2013年发布的首批 《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1批)》公告显示,彼时,国内的48家汽车生产企业被列入考核。今年10月31日,这些企业将面对考核的最终裁定结果,如不合格将被强制取消汽车产品生产资质。

 

据此前工信部统计,我国现有各类汽车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71家,而这171家整车生产企业中,相当一批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盈利困难。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目前国内十大汽车集团产销量占总量的约90%。十大汽车集团下属整车企业约占总量的1/3,另外2/3的整车生产企业,年销量不足万辆,其中部分为零产量。

 

如果按照此前制定的政策执行到位,淘汰部分产能不济的整车生产企业之后,将释放部分整车生产资质,如果能够转化为电动车生产资质,则让更多类似于腾讯、阿里、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找到投资切入点,对于智能电动车的资源优化配置将具有推动作用。

 

政策虽好,但最终推行、执行能否真正到位,互联网企业又能否真正借“东风”发展智能电动车,才是整个电动车产业能否得到互联网企业技术、资金“造血”的关键。

 

 

 


(责任编辑:陈露)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