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交通运输部正式颁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此举也让中国成为世界首个通过立法明确网约车合法地位的国家,也意味着此前处于灰色地带的网约车终于有了合法身份。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召车、手机支付”等方式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网约车的市场需求爆发。但是,由于监管存在漏洞,网约车的问题也颇多,例如司机辱骂、殴打乘客甚至车内不雅举动等事件也客观存在着。
问题频现,国家此前也禁止,但是,庞大的市场需求并不是一纸文件所能禁止的。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为1.59亿人,在网民中占比22.3%;网络预约专车类用户规模为1.22亿人,在网民中占比17.2%。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激发了诸多专车平台与网约车车主依然是在夹缝中生存。
这一切与小型电动汽车行业是何其相似,而现如今,网约车已经从灰色地带脱离出来,拥有了合法身份,那小型电动汽车行业何时才能屹立在阳光之下?
小型电动汽车行业与网约车行业有何相同点?
刚才,笔者说过小型电动汽车行业与网约车行业有诸多相似之处。首先,两者都是百姓刚需,拥有着庞大的需求市场。据山东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仅山东一省,2016年1-10月小型电动汽车累计产量就达46.99万辆,已经超过中汽协统计的新能源汽车总产量,预计今年全国产销有望达百万辆。
此外就是使用方便,价格实惠。小型电动汽车购置成本普遍在1.8-4万元之间,操作简便,能大幅度改善消费者的出行条件,为消费者的出行带来诸多便利。
有专家曾言,出行需求与出行供给不均衡的矛盾,带来了巨大的出行市场蛋糕。有些公司用软件的方式去解决这一矛盾,比如滴滴打车;也有一些要用硬件的方式去解决。在此意义上,网约车和小型车同样是为了解决居民出行这一痛点而存在的,不同的是,网约车是通过软件解决,而小型车是通过硬件解决。就目前看来,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小型车,在改变人们出行上都成果显著。
尽管目前小型电动汽车行业还未有正式的国家政策出台,但一向地位尴尬的网约车也能顺利实现合法化,无疑给小型电动汽车行业带来了曙光。
小型电动汽车如合法将激发万亿市场
马云曾说过:“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在诞生的过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正因为阻力,才是你的机会,才需要你用企业家的精神去影响、去沟通、去传递。创新一定要走在机制之前,走在社会制度之前。”而小型电动汽车现在正是走在了制度的前面,有风险,但更有机遇。
有专家和研究机构经过分析后得出结论:如果小型电动车的政策措施到位,中国小型电汽动车未来的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在2000万辆以上!此外,还将带动电机、电控等零部件产业的升级发展,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还可以推动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带动电池技术的发展,将规模优势化为产品优势,最终助力电动汽车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
事实上,小型电动汽车的诞生带有某种特定历史时期的属性,它是伴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而出现的,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中国有发达地区,也有广大的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市场,不同地区的人对于物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种巨大的差异性决定了市场本就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盲目得认为小型车低端而遏制其发展。
小型电动汽车的未来市场在哪?
费正清先生曾指出:“自古以来就有两个中国:一方面农村中为数极多从事农业的农民社会,另一方面是城市和市镇的比较流动的上层。”
目前中国约有8亿农民,在经济地位上,增收是所有群体中最慢的,收入是所有群体中最低的。这也就导致了农村人口没有足够的购买能力去购买动辄十几万以上的汽车。而小型电动汽车购置成本普遍在1.8-4万元之间,购买成本、使用成本低,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市,以及乡镇、农村,小型电动汽车更受欢迎。
事实上,小型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确实主要来自三四线城市、城乡结合部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他们的日常出行距离并不长,五十公里左右的时速对他们来说也足够。而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和三四线小城镇,公共交通体系并不完善,在小型电动汽车这种产品诞生前,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自行车、两轮、三轮电动车、摩托车或者农用车。这些交通工具大多不能遮风挡雨,安全性和舒适性也很差。因此,这部分消费者有着强烈的出行工具升级换代的要求,并且,这种需求在未来还将不断上升。
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农村地区消费能力有限,农民的钱不好挣,然而一旦真正扎下根来,摆在眼前的,则是一个由8亿人口组成的巨量市场,足够成就数家世界级大企业。
小型电动汽车合法的可能性?
回顾网约车的发展历程,此之前也存在着种种问题。而也有专家表示,网约车的兴起必然会颠覆既有业态与商业格局,也必然会面对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这一切与小型电动汽车的历程又“不谋而合”。
近年来,小型电动汽车在市场的推动下,持续爆发式增长,但因行业存在的问题一些问题,比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路权问题等,使得各方对小型电动汽车态度不一,支持声与反对声此起彼伏。
笔者认为,小型电动汽车行业的根本矛盾在于既成事实的产业结构,与百姓出行刚性需求,还有客观存在的产品问题、市场问题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在于国家的监管。
而政府部门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日前国家标准委下达的2016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通知中,《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赫然在列,这是否意味着小型电动汽车将迎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在笔者看来,国家给小型电动汽车一个合法的身份固然是一件利好的大事,但企业也不能紧盯国家政策,靠政策决定自己走向。当务之急应该是提升自身,加强自律。相关企业要在质量安全、结构设计等方面下苦功夫,把产品质量做好,只有规范自身,有朝一日,小型电动汽车才能真正屹立在阳光之下。
(责任编辑:陈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