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动力电池回收前途多舛 仍需再接再厉

来源: 中国环保在线   作者:综合报道   2017/1/20   浏览9353次   

[摘要] 由于国家层面的推进,新能源汽车已经快速发展多年。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问题却一直没有一个详细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这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由于国家层面的推进,新能源汽车已经快速发展多年。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问题却一直没有一个详细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这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环保产业突飞猛进,新能源汽车火热度不减。


在目前市场上,企业对消费者承诺的电池使用寿命和质保时间最多可达10年,但实际上,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如果考虑到使用环境等综合情况,动力电池的平均寿命也就是5年。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12万~17万吨的规模。


“从目前的细分市场情况来看,动力电池总体的市场现状是供大于求。这其中,高端市场则呈现供不应求;而中低端却显现出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深圳一览众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总监李俊华认为,市场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而针对电池回收方面李俊华透露,废旧动力锂电池中回收钴、镍、锰、锂及铁和铝等金属所创造的市场规模将会在2018年开始爆发,达到52亿元,到2020年达136亿元,2023年将超过300亿元,乐观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率达到50%。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其实我国在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上已经成熟,不过,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仍旧落后。主要表现在回收网络不健全、回收企业规模小、专业的动力电池回收公司少三方面。


究其根源,我国动力电池拆解成本高企,现阶段无盈利可能,企业不愿参与。外加动力电池回收缺乏有效监管与执行。上述因素叠加,这才导致动力电池回收步履维艰。


为了打破动力电池回收的掣肘,国家在政策层面的努力从未停歇。


早在2016年初,工信部发布《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规范条件》,并提及将认定、发布符合该规范条件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名单。此白名单可打消在电池回收合作过程中各方的顾虑,促进电池生产商、主机厂与第三方专业回收企业的合作,促进落实废电池污染防治和循环利用工作,推动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闭合循环发展模式的建立。


2017年1月3日,国务院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率先对电器电子、汽车、铅蓄电池和包装物等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并明确了包括汽车在内的各类产品的工作重点。到2020年,建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政策出台是一,落地又是一。据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电动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国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2020年才建立,那么从现在到2020年,电动车电池处理将是一个大问题。


结合国外相关经验以及综合我国国情,专家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在回收动力电池的工作上指定动力电池编码强制标准,将可追溯系统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公告管理挂钩,且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并行,甚至可以与车辆公告和电池目录挂钩,按照电池套数、容量等方式进行补贴、税收优惠,以此保证回收再利用企业的经济性,同时,也可以针对消费者实施押金和奖励并行的制度。



(责任编辑:陈jing)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