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观点评论

新能源鲶鱼效应起作用了吗?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综合报道   2017/3/28   浏览6682次   


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说过:“我们希望放几条鲶鱼进来把这池水搅活。”自从2015年7月10日《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已有11家企业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那么,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鲶鱼到底放进来了吗?


2009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从国家层面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随着“十城千辆”工程在各城市不断落地,新能源客车的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新能源乘用车的推广一直没有大的起色。


新能源汽车刚起步,难免存在许多问题,如充电设施不足、电池衰减、消费者购买意愿不高等,这些困难成为国有大型汽车企业的挡箭牌,借以掩盖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积极性不高的事实。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赶超世界强国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个机遇的窗口期并不长。由于大型汽车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有必要放几条鲶鱼进来触动他们。


许多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人士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机遇,他们非常希望进入这个领域大展宏图,但生产资质成为其难以逾越的门槛。《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为他们开启了特殊通道,让他们有机会圆造车梦。


11家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与传统汽车有紧密联系,有的是汽车服务企业,有的是零部件企业,可谓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比如,长城华冠原本是一家汽车设计公司,新能源汽车并不是由传统汽车简单改装而来,而是重新优化设计,在这方面长城华冠有其优势。再比如,万向集团收购了美国电池企业A123,电池被称为新能源汽车核心中的核心,相比于其他企业,万向集团对电池的理解与运用会更加深刻。


目前获得资质的企业中,没有一家是当前炒得沸沸扬扬的互联网造车企业。有人认为,IT人带着互联网思维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带来了新理念、新模式,也更有冲劲,它们也是汽车行业的鲶鱼。一般来说,IT企业拥有设计、研发、品牌等轻资产,由代工企业制造产品。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后,不少互联网车企也想复制代工模式。


汽车代工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特斯拉早期由莲花代工生产Roadstar,但最终特斯拉选择了自己投资生产Model车型。如果代工真的可行,特斯拉为何不一直延续下去?笔者以为,如果坚持代工模式,特斯拉将很难掌握核心技术,也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这或许是特斯拉决定自己生产汽车的主要原因。如今,特斯拉不仅自己制造汽车,还自己生产电池,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汽车企业需要掌握核心技术才有竞争力。IT代工模式不能运用于汽车领域。这是由于IT代工产品一般技术含量不高,且代工企业往往没有终端产品,富士康即是典型例子。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虽然动力系统不同,但仍然属于汽车范畴,汽车产品包含四大工艺、五大总成,每一项都蕴含核心技术,这不是代工企业能够轻易掌握的,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互联网车企想要成为鲶鱼还得真刀实枪地干,而不是造一些新名词,出一些新概念。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加速增长。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并越过占总产销量1%的拐点,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从导入期进入增长期。2016年,我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1.7万辆和40.9万辆,同比增长63.9%和65.1%。可以说,鲶鱼们已激活了新能源汽车这一池春水,倒逼传统车企加快研发新能源汽车的步伐。未来随着新进入车企产品的问世,或将使行业格局发生新变化,带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SIA)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