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连河南速达都能拿到新能源牌照,低速电动车企业笑哭了!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小蛮   2017/3/31   浏览31494次   

[摘要]您认为谁最有可能拿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成功进阶呢?

发改委的第12张新能源车生产资质,发给了一家饱受争议的公司……



3月28日,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核准的批复》,同意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和《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要求,核准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这意味着河南速达成为成为继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长城华冠、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车、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汽车、兰州知豆之后,第12家获得独立新建纯电动生产资质的企业。


此新闻一出,坊间议论纷纷。本来,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这件事情就是除补贴政策之外,新能源汽车行业今年最具关注度的话题了。更何况这次拿到牌照的河南速达曾经被负面新闻缠身,这就让吃瓜群众们不开心了。



事情是这样的:2016年4月,南方周末一篇《河南速达成僵尸车企:政府全力扶持 变相民间集资》的报道使得速达电动汽车开始被业内关注:电动汽车迟迟未能量产、厂房工地荒芜、拖欠薪资以及入股公司曾经卷入传销案件的相关报道让人对这家公司的经营现状感到担忧。




这篇新闻曾在行业内引发不小轰动,人们讶异于企业在政府保护之下的胆大妄为,更有很多经销商深受其害。然而就在事情刚刚过去一年的时间,河南速达就顺利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这逆袭之路着实“励志”啊!



凭啥这样一家有争议的公司都能拿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河南速达现如今发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既然都通过了发改委的审批,想必还是有几把刷子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国家在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还是很“宽容”的。



毕竟我们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同志曾在2015年的两会期间,说过这样一段话:“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在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希望能够放几条鲶鱼进来把这池水能够搅活。现在放几条鲶鱼进来就希望起点能够高一点,能够不同于现有的这些车型这个技术水准,而不希望放一批虾米进来,总体是这么一个考虑。”


随着河南速达的获批,发改委审批新能源资质的步伐将再度持续加快。其他独立新能源资质的申请者如江淮大众、河南森源、河北御捷、山东唐骏、威马、车和家、游侠、小鹏、奇点汽车、合众新能源、力帆新能源、郑州比克新能源、云南德动、昌河新能源、博郡新能源、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乐视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也在加紧申请,毕竟目前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个千载难逢的大风口,特别在油耗+新能源积分的政策压力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一大批积分缺口和千亿级别的盈利空间还等着这些新的进入者来填补呢。



由此看来,咱们低速电动车企还是非常有希望的。站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口,低速电动车产业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低速电动车产量突破了100万辆。其中,作为全国最大的低速电动车市场,山东省骨干企业2016年全年产量达到62.26万辆,同比增长近47.76%,河南等市场也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市场份额进一步向优势品牌集中,行业销量第一的企业2016年累积产销量已经达到15万辆规模。山东排名前五的企业2016年共生产45.4万辆,占总产量72.9%。


再论生产制造研发能力,低速电动车行业的优秀企业如:雷丁、御捷、丽驰、道爵,哪个比河南速达差?河南速达获批的背后是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河南三门峡为了这个当地企业能顺利拿到资质可以说是费尽心思。而低速电动车企业不仅拥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早已在低速电动车市场躬耕许久,有着深厚的技术基础和群众基础。其中有很多企业已经在布局高速版块,高中低速并走的战略在行业内已是趋势。



还有一种力量我们不能忽视:据民政部2016年公布数据,中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2.2亿,65岁以上老人接近1.5亿,他们的活动半径在扩大,超短途(不到5公里)情况下的出行却一直是个困扰,不认同“低速电动车=老年代步车”,但“老年代步车一定是低速电动车”,我们无法不正视这个庞大群体的基本需求。



所以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国家依据《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放开一道缝隙给新进入者,这对于野蛮生长八年之久的低速电动车企业来说,正是转型的大好时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眼下,低速电动车行业已是万事俱备,只欠国家政策这个东风了。只要低速车企努力做好转型升级,提高对自身的技术和品质要求,拿到准生证还是很有希望的。



那么,您认为谁最有可能拿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成功进阶呢?可以在文章下方进行评论留言哦!明日,小蛮重点分析哪些企业有可能争取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责任编辑:)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