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报告》,在去年5.2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大约有50%的份额来自于公司运营或资本运营车辆,除此之外,个人消费的占比仅为50%,这一情况与行业试图打开私人消费市场的愿景明显相悖。
5月19日,在“2017中国汽车新创峰会”(下称峰会)上,某相关机构共同发布《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报告》(下称《报告》)。
根据《报告》,在去年5.2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大约有50%的份额来自于公司运营或资本运营车辆,除此之外,个人消费的占比仅为50%,这一情况与行业试图打开私人消费市场的愿景明显相悖。
不仅如此,小编了解到,在个人消费新能源汽车数量排名居前的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四个限购城市位列前四,个人消费前十排名中有六个来自于限购城市。限购城市对新能源汽车相对宽松的购置政策,已经成为个人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原因。
“新能源汽车车主对产品的好感度还是比较高的,对车辆的性能,动力性能、实际耗电量、可驾驶性、易于操作性都是持肯定态度。”分析师朱锴告诉小编。
不过在新能源市场中,私人消费占比不高的原因似乎与普遍感知不符。
J.D. POWER亚太公司产品质量事业部总经理蔡明在论坛中表示:“我们发现’三电’(电机、电控、电池)的性能反而并不是车主抱怨最多的部分,最让车主抱怨的其实是新能源车的空调制冷不够、异响、噪音、空间不够大等等。”
在蔡明看来,由于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三电”性能的期待并不高,因此抱怨并不多。然而,让新能源车主难以忍受的反而是诸如电动车内装材质高档次不够、密封性能不够、噪音大等传统汽车的技术和工艺问题。
“这说明企业在做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不够诚恳。”一位合资品牌的负责人在论坛现场表示,很多汽车企业在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并不是遵照传统的汽车产品按部就班的开发流程,而是将‘三电’直接嫁接在已有产品上,“企业很急于推出产品跑马圈地。”
然而,这种“跑马圈地”的模式,被认为正逐渐走入了死胡同。
根据数据,从2013年国家关于新能源个人补贴政策出台之后,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渐进入爆发式增长,年均销量增速为150%。2016年整个销量达到52万辆。
然而,这种增长在今年开始逐渐趋缓。今年前四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04万辆,比上年同期同比回落了0.2%。如何摆脱对政策的依赖,更好的撬动私人消费的增长,成为各方公认的“药方”。
“我们发现,传统燃油车市场在销售环节卖产品的商家和顾问可能比客户更懂车,但是新能源方面恰恰反过来。”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副总经理李云飞在峰会上介绍说,因此在他看来,要撬动私人消费市场,“一定要把产品、服务做好,因为不太好的产品体验和不太好的服务会让消费者放弃对这个行业的关注和对这个品类的选择。”
同时,李云飞认为,要撬动私人消费的持续增长,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的重视。除对“三电”核心性能的研发不断推进外,对汽车基础工艺的重视也需要相应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由补贴政策转变为积分政策之后,私人消费很可能也将因为政策的变化得到刺激。
“我们预测新能源车企会采取以价换量的形式提升新能源销量。”朱锴表示,“因为可以通过积分赚来更多的额外收入,这会带来整个销售模式的改变。”
而随着新能源政策转变,单车价格进一步下降,这很可能将带动私人消费提升,进一步改变整个新能源车市场的结构。
(责任编辑:黄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