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牛近明:北京新能源个人购车指标已经排到2022年

听资讯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8/4/24   浏览96000次   

[摘要]中国电动汽车网消息,4月22至24日“2018首届中国绿色物流节暨中国绿色物流行业高峰论坛”在江苏南京索菲特钟山高尔夫酒店举行。本活动由全国新能源汽车运营产业联盟主办,中国电动汽车网承办,绿色翅膀总冠名,一微集团、传化慧联、八匹马租车、万马新能源、上海翼电、地上铁租车、欧尼优等协办。

中国电动汽车网消息,4月22至24日“2018首届中国绿色物流节暨中国绿色物流行业高峰论坛”在江苏南京索菲特钟山高尔夫酒店举行。本活动由全国新能源汽车运营产业联盟主办,中国电动汽车网承办,绿色翅膀总冠名,一微集团、传化慧联、八匹马租车、万马新能源、上海翼电、地上铁租车、欧尼优等协办。


活动得到了舒驰客车、唐骏汽车、南京依维柯、湖北三环专用车、上汽跃进、厦门金旅、太行成功、南京金龙、中通客车、比克汽车、十堰憧阳贸易、南京越博动力、山东元齐新动力、浙江中谷车桥、南京世博电控、3M中国、奥能电源设备、上海翼电、江苏索尔、武汉合康、湖南贝特、上海鼎充等企业的鼎力支持。


峰会期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牛近明进行了发言,对北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未来的推进探索情况,进行了分享。


图片1.png


牛近明主要从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基本情况、如何推动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以及未来的思考与探索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牛近明表示,北京新能源汽车私人比重占到70%,表明了以市场属性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贡献,这个70%可能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参考,而不是早期的时候基本上还是靠政府的力量来驱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据牛近明介绍, 截至2017年底,北京在各领域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7. 1万辆。公共领域方面,累计在公交、出租等领域(不含租赁)推广2.45万辆。电动租赁方面,累计推广电动租赁车1.55万辆。


私人小客车方面,截至2017年底,北京全市共实现个人及单位纯电动小客车上牌达到12.4万辆,占全市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0%以上。目前有70余款新能源小客车在京销售,车型续航里程覆盖100至500公里。2018年个人和单位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为:个人新能源汽车指标5.4万个,单位新能源汽车指标3000个,在今年2月份已分配完毕。目前个人指标尚有152723人继续轮候,单位指标尚有4657个继续轮候。


充电桩建设方面,截至2017年底,累计建成约11.52万个充电桩。私人自用领域,建成约8.33万个;社会公用领域,建成2005处、约1.88万个;公共专用及单位内部领域,充电桩约1.31万个。


以下为演讲文字实录,部分内容经过编辑处理: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这样一个跟大家汇报交流的机会。我借着这个机会,把北京市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现在思考的一些问题,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汇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参考。


北京市在比较早的时候,在2008年奥运会以后就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就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制度由北京市重点的一些委办局来形成,包括了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等等。


因为在推广新能源汽车过程当中,有一些环节是跟这些部门产生紧密关系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就把相关的政府部门纳入到这个组织当中来。


同时,确定了一个基本的大方向,在政策方面和重大事项的协调方面,以及资金统筹安排方面来决定,也就是每年会安排近期遇到的问题将如何解决。


为了加快或者是常规推进这样的工作,在联席会议下面设了一个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了北京市科委,也就是我的上级单位。也同时为了日常工作过程当中保持上下之间常态化的联通,成立了一个专业中心,也就是说我的所在单位,叫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


几年走下来,在政策的体系方面,我们认为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里面分两层,一层,从国家层面大的政策方向,这方面确定下来之后,我们根据国家的政策随时紧密地配套制定地方政策。


这个地方政策今年跟去年是一个政策的交替时期,在这个交替时期,我们陆续地出台了一些今年企业相关政策。


首先,我想跟大家讲一下,我们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放在一块,叫新能源智能汽车。


作为北京市近期确定下来的10个高精尖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主要发展的方向之一。


产业发展的牵头单位在我所在的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同时,也加快了市场参与的力度。


举个例子,以前在北京市可能做充电桩的知道,我们有一个充电桩服务费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参考92号汽油的15%来确定,也就是在8毛钱左右。


从今年开始,取消了服务费的限制,也就是说完全由充电运营商自己来确定,你收多少钱的服务费,这样的情况下其实是给了企业更大的自主选择权。


与此同时,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当中也做了一个相应的调整,之前专用车和乘用车是分开形成的《办法》,现在是把两个《办法》合成一个《办法》。


目前正在制定相应的配套与国家政策的地方补贴政策,目前正在制定之中,这些《办法》应该着手在启动了。


推广应用的情况,从几年走下来应该说是整体的发展情况还是比较看好的。


去年我们推广的新能源汽车的总量是17.1万辆,今年到目前为止应该达到了17.5万辆的规模,这个规模应该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全国170万当中有10%是在北京,是这样一个比例关系。


还要跟大家强调一点,北京因为城市比较大,本身传统车的保有量在600万辆。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实际上考虑到了它本身的推动应用,同时更强调了新能源汽车本身属性带来的一些正面影响,也就是说它对排放方面的影响,也就是零排放。


所以,北京把相关的政策全都给到了零排放的车型上,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鼓励推动,其他车型相应的政策比纯电动要有一个落差,政策上的落差。


在公交和出租方面达到了2.45万辆,这是去年的数字。电动租赁车达到了1.55万辆,有些兄弟省市发展速度很快,原来我们还是第一,现在不是第一了。


私人小客车在北京呈现了良性稳定的增长趋势。到去年年底是12.4万辆,占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推动总量的70%,也是占新能源汽车在过去的一年里面的增长贡献总量的70%。


从车型来讲,北京市对车型实现了一个比较开放的政策,差不多是70多款车在北京实现了销售,续航里程跟现在主流车的要求是一样的,达到100-500公里的续航里程。今年我们看到有些已经达到了600公里,甚至于比600公里还要多的车也已经开始在北京销售。


从指标配置的情况来看,我们去年等于是4月份把去年5.1万个个人指标全部配置完成。今年出现的情况更加好,今年我们仍然是配置新能源汽车的指标总量是6万个。


但是为了鼓励老百姓购买新能源汽车,90%给到老百姓,那就是5.4万辆给了个人。


这5.4万给了个人之后是什么情况?


第一次排队公布号,在2月2日的时候全部分配完毕。目前还有多少人在轮着排号呢?这个数字已经过时,是23万人,按现在的数量推算下去,应该是2022年以后才能排上。


所以这个压力也挺大的,那么多老百姓想买新能源汽车,还要等到2022年以后。


充电方式方面,目前已经有11万多个充电桩,这里面包括了私人充电桩8万多个。同时最重要的,我认为是1.88万个,是为了让老百姓走到社会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很方便地插上充电桩进行充电。同时,还有各种专用充电桩1.3万个。


为了让老百姓方便查找充电桩进行充电,同时也是为了方便行业上的管理。


我们在全面数据服务和多维度的查找充电桩,以及互联互通支付服务,增加一个用户充电服务的评价,这样的一些过程。


我们支持了北京e充网来实现第三方平台,在一个APP上查找到多个充电桩进行充电,这是起到了很好的便利作用,在北京推广情况还是非常良好的。


从车的角度上来讲,我们依托了北京理工大学,支撑了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监管平台,还支撑了全国很多企业都跟北京理工大学有了合作,实现了多级监控平台的服务。


对新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电机、电控、温度状态等等进行全天候跟踪,实际可以得到对行业质量的保障和一些问题的快速反馈,还有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与此同时,我们支持了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立了预警平台。对其他非公共平台车辆进行风险预控,出现问题反馈过来的时候,我们都能够做到数据上的监控。


几年走下来,新能源汽车在环境培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我们体会非常之大。我记得在2013年我刚刚开始进入到这个行业里面的时候,大家对新能源汽车质疑、否定,政策基本上不了解,很难让他去形成购买。


我们在2014年开始推出2万辆指标的时候,那一年的指标只卖大概在1万台上下。慢慢地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工作把政策宣导出去,把新能源汽车本身的服务传导出去,把质量保证传导出去,把相关的一些企业的承诺也传导出去,这样逐渐带来了正面的效应,还是很重要的,非常之重要。


尤其是老百姓从兜里掏自己的钱购买新能源汽车,他要不认你,他是不可能买的。


我们与北京汽车博物馆等等几家建立了常态的新能源汽车展示体验基地,这个基地今后一段时间我们想进一步升级。


我们跟社会的互动、跟企业的互动也将会采用新的模式来进行升级。


比如我们在去年7月15日搞了一个汽车购车节,一天有282辆车卖出去。我们会参与企业、社会组织的互动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我们去年10月19日组成了新能源汽车京津冀发展的活动。这个活动是基于三大的共识,北京、天津、上海,各个政府部门也走访了一些企业形成了共识,所以我们决定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这里面首先在政府方面来讲,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间的协同机制。除此以外,在资源层面方面,我们实际上首先把北京的资源拿出去与天津和河北进行分享,他们也逐渐把他们的资源放到资源群里面来,这样的情况下形成资源上的互动。


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会儿我会说到我们成立的一个组织,在机制上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实际上最终的结果能够形成合力,互惠互利。


做了这么几件事情,目前是初步在尝试推进。一个是做技术转移,另外一个是做产业的转移,再就是做三地政策的协同研究,做市场开放方面的推进工作,开拓金融服务,做人才的相关的服务。


因为有些企业已经提出来在人才上对我们有一些要求,我们尽量把我们已经掌握的一些人才根据他的需求给他做对接。


另外一个是做信息方面的服务,我们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另外一个,作为定位的服务,我们会在张家口和雄安两个定点开展相关的新能源汽车相关服务工作。


去年10月19日,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成果展期间也是十九大的第二天,我们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联盟。我们做了一个新能源汽车京津冀发展规划,已经做完了。同时,已经有一批项目开始产生效果了。一方面,北京亿华通燃料电池项目在张家口已经开始启动;还有精进电动项目落地正定;盟固利电池项目在天津已经落成。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项目我也给大家简单说一下。电池回收项目在天津也落地,我们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监控项目在河北廊坊也已经建成等等。这样的一个平台在推进京津冀合作当中,大家伙由于可以产生互惠互利的化学反应,所以一些项目在我们那里推动之后,我们的一些工作还能起到效果。


目前我们首批联盟成员70家,今年我想达到150家左右的规模。不去盲目追求规模,而是说有可能参与的我们会欢迎,不去走形式,重点还是在内容工作上做工作。


几年走下来,也有特别不成熟的思考,所以想给大家做汇报,对与不对呢,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不对的也可以批评。


一个是充电桩的互联互通。我们已经开始做了,非常之重要。


为什么?因为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如果桩建完之后不能做到互联互通,它将会是一种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还有一个,随着产业的发展政策和商业模式。其实今天这个会议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商业模式有很强的追求,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就是这个过程当中产业发展和商业模式、政策研究,永远走在路上,不能停下来。


第三方面,技术创新。我认为新能源汽车走到今天,虽然我们的总量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但是产业还是新的,也就是还在认识和发展之中。所以这个时候不适合于过早地下一个结论,而是应该追求一个更高的目标,尤其是在技术上。


北京的情况,新能源汽车私人比重占到70%。70%是个人购买的情况下表明什么?表明了以市场属性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贡献,这个70%可能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参考,而不是早期的时候基本上还是靠政府的力量来驱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最后一点,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也是未来我们要走的路。


我们折腾来折腾去,如果我们新能源汽车推广很多,如果传统车一辆不减少,空气污染改善只是增量上在减少,但是存量上没有改变。


我们最大的追求应该是使得传统汽油车能够减下来,走到今天,我们新能源汽车慢慢被接受了,我们的服务体系慢慢健全了,我们老百姓的认知应该说达到了一个比以前都高的程度。


所以,相关在政策上再加把力,有可能使得新能源汽车,老百姓在换汽油车的时候换成新能源汽车,可能已经慢慢出现苗头了。


北京有两个迹象,一个是顺义区,老百姓换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会给补贴,不到2万块钱,这个苗头非常之好。


另外一个,特斯拉。特斯拉在北京是什么情况呢,如果你放弃燃油车,你买他的特斯拉,在所有优惠都给的基础之上还减1万5千,这就是零排放车的福利。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政策,这个政策实际上去拉动了一些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因为这部分减下来之后他会买新能源汽车,这样实际上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发展的持续需求带来了很大好处。


所以我建议在这一点上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呼吁,一起建议来出台相应的政策,可能对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更加有力。



(责任编辑:王一淅)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