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汽车零部件产业:进步明显 仍缺乏核心竞争力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综合报道   2018/6/15   浏览8439次   

[摘要]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核心领域实力并不强。


我国新车产销量已是全球最大,但仍不算汽车强国,关键之一就在于汽车零部件业不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实力如何?多年来,没有谁说得清楚。


3年前,工信部下达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调查研究”的任务,要求摸清家底、找出问题,形成对策。经过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5月30日,2018“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成果发布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和生代表项目组介绍了研究成果: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核心领域实力并不强。


我国汽车产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已进入销量增速放缓阶段,现在面临着国际化能力不足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双重困境。再加上放开股比和进口关税降低的政策调整,我国汽车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让零部件产业的未来愈发牵动人心。


零部件企业取得长足进步


项目组经过调研发现,我国零部件企业超过10万家,纳入统计的为5.5万家,基本实现了1500种部品的覆盖。其中,动力系统7554家(13.8%),电子系统4751家(8.7%),新能源汽车专用部件1003家(1.8%),底盘系统16304家(29.8%)。从规模上看,纳入统计企业行业规模覆盖度达到98%。


从地域来看,江浙沪等地零部件企业发展基础雄厚,占比超过60%,河南、陕西、四川等地企业已经兴起。整体上,零部件产业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企业数量占比超过20%,中西部零部件企业持续崛起。


项目组调查显示,受益于汽车业高速增长的红利,中小规模零部件企业得到快速发展。铝车轮、新能源汽车、车身部件实现全球布局配套、甚至世界引领;转向、空调系统已向海外出口供应,进军外资、合资企业占据的市场;悬架、制动、动力系统部分核心部件实现技术突破,彰显自主品牌实力。


随着自主零部件企业快速发展,其占比也在提升。2012年,自主部件配套国际豪华品牌的企业几乎为零,2017年达到0.12%,对主流合资品牌、重点自主品牌车企的配套比例都实现了上升,2017年分别达到0.86%和2.47%。


国内零部件产业年均增幅大于10%,对比发达国家1∶1.7的整零比例,零部件行业还有3万亿元的增值空间。


在细分领域,我国零部件产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利润和客户配套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铝车轮54家企业(2.6%),产值规模1450亿元;新能源汽车系统68家(3.2%),产值规模1222亿元;车身内外饰440家(21%),产值规模12270亿元;转向系统175家(8.3%),产值规模1225亿元;空调系统22家(1%),产值规模346亿元;悬架系统148家(7%),产值规模1730亿元;制动系统131家(6.2%),产值规模1476亿元;动力系统612家(29.1%),产值规模6147亿元。


产业整体竞争力仍不足


在整车一级配套体系中,庞大的自主零部件群体仅占20%的市场份额,大多数自主零部件企业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处于低端市场;外商独资占50%,中外合资占30%,占据中高端配套市场。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研发测试、生产制造、在线检测等基础装备有巨大差距;另外,电子功率器件、配方性特殊功能用材等原材料的国内市场基本上被欧日(第一集团)、美韩(第二集团)垄断。


研发投入不足是我国零部件产业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国内零部件整体研发投入约为2%,低于发达国家的6%~8%。在外资企业中,联合电子、佛吉亚等研发投入大于5%,并且发展迅猛。绝大部分外资企业在国内基本没有研发投入。在自主零部件企业中,山东盛瑞、无锡威孚等研发投入大于5%,但绝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小于1%,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迫于市场快速迭代压力,大多数自主零部件企业轻视研发投入,长期处于跟随状态。这使得部分自主零部件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核心竞争力弱,从而影响市场份额和地位,最终结果是拿不出更多资金用于研发。


高端人才紧缺是自主零部件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问题。零部件行业人才流向自主企业的数量比较少,只占10%,外资企业占27%,合资企业占63%。自主零部件企业受困于人才招聘难和流失严重,尤其是复合型、技术型、技能型高端人才已成为自主零部件企业创新发展和发展壮大的重要瓶颈。


我国零部件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带来了产业链安全的挑战。在自动变速器中,箱体、轴类零件、齿轮等领域,自主企业研发设计以及生产制造能力较为成熟,基本上能满足国内自动变速器的使用需求;在轴承、液力变速器、差速器等方面,自主企业占有率极低,与外资相比,加工质量、产品一致性和寿命难以保证;在钢带、离合器、双离合模块等领域,国内设计与国外相差较大,在加工过程中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关键技术和产品市场几乎被外资企业垄断。


在动力系统中,我国传统机加工、铸造类5C件达到国际水平;在冷却系统、进排气系统方面,我国实现了自主研发生产,但是整体水平还不高;电气系统、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等,国内自主企业几乎是空白。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方面都存在与动力系统类似的问题,自主零部件企业集中于中低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较大的部分基本上被外资企业垄断。


我国零部件业的总产值约为4万亿元,自主零部件企业贡献了2.88万亿元,比外资、合资零部件企业高,但自主企业的利润总和为1700亿元,外资、合资企业的利润达到1500亿元,两者的利润率显然相差较大。


从三个维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模块化、电动化、智能制造等技术将重塑产业发展。面对新的形势,项目组也提出了积极的政策建议。


项目组对国家主管部门建议是,制定战略,确定路线;营造环境,扶优扶强。对地方政府的建议是,打造冠军,培育新兵;搭建平台,留住人才。对企业主体的建议是,找准定位,做精产品;重视创新,引领行业。


项目组建议,从产业安全可控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我国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逐步实现从高质量发展到引领世界;站在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角度,遴选出我国当前和下一步应该重点攻克的关键零部件产品,确定技术路径并有计划地实现突破;立足我国电动化网联化的先发优势,大力推动整车企业为自主零部件企业提供同步开发与产品试错机会,营造争当扶持自主产业发展先锋的良好氛围。


在具体措施上,项目组建议国家资金扶持不能补贴而应该奖励,奖励质量控制达到国际一流企业,奖励研发测试同步整车需求的企业,奖励产品标准成为行业引领的企业,奖励为民族工业寻求突破的企业家,奖励为自主产业培养人才的企业家,奖励为国家荣耀坚守阵地的企业家,奖励为自主零部件提供试错机会的整车企业,奖励为产业实现技术突破的基础元器件企业,奖励为产业提供支撑的优秀装备制造企业。


项目组建议地方政府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先发优势,遴选当地产业发展重点,以国际化标准有序打造细分领域冠军企业,跟上“四化”变革步伐,加快引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面的技术创新团队,择优进行培育和扶持。


项目组还建议地方政府融合资源优势,自主联合专业机构搭建产业化孵化平台,重点解决汽车零部件研发测试、产品配套、人才供给和企业融资等问题。


零部件企业是关键一环,项目组建议动态分析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用国际化视野找准自身所处位置,确定战略定位和发展重点。对标国际先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结合自身企业文化基因,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做出行业精品。


项目组还建议零部件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速迭代优化频度,在产品试错中不断积累试验数据和项目管理经验,形成自身的科技创新体系。


“自主零部件产业是强国之基,我们应认清发展形势,在新时代加快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从政府到企业,融合各方优势资源,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稳步发展。”高和生最后说。


(责任编辑:姚以娴)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