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观点评论

出行市场受青睐 车企扎堆转型为哪般?

来源:中国汽车新闻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8/11/14   浏览9200次   

[摘要]现在快速变化的市场格局来看,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出行领域重要载体的汽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要做出更多改变的则是汽车制造商。


在未来出行方式变革彻底到来之前,汽车制造商们已经都开始谋求自身的转型了。据E车汇统计,目前布局移动出行领域的汽车制造商们,除了自建平台之外,大多都采用的是合资控股、资本注入、技术注入等形式。


很显然,汽车制造商这么做既是为了自己的发展,也为了能够确立自己在未来出行世界中的角色与地位。


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是大势所趋


最近宣布这一消息的是上汽集团。


11月12日,上汽集团宣布将推出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进军网约车业务,打造品质出行服务平台,向“移动出行服务商”靠拢。



实际上,除了此次发布的新品牌,上汽集团还拥有EVCARD和e享天开两个新能源分时租赁业务,并于2016年5月成立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运营企业环球车享。这一车企巨头已经从多个角度切入到移动出行领域。


国内车企里,不仅是上汽集团,北汽、长安、吉利等都推出了自己的移动出行业务。尤其是吉利汽车,投入超过20亿元发展旗下曹操专车业务,同时还与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主推移动出行服务。



BBA在这一浪潮中嗅觉更是灵敏。


201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时任奔驰集团全球总裁的蔡澈就对外宣布“奔驰将从汽车制造商转变为互联网出行服务商”,拉开了车企向“出行”领域转型的第一波风潮。


2017年7月,奥迪也对外宣称将由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未来汽车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变。


今年2月,宝马集团董事长克鲁格对外表示“宝马将转变为一个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科技出行公司”。


也就是说,作为全球车企的风向标,BBA的未来战略规划当中已经深深烙上了移动出行的印记。


短短几年时间,几乎全部的主流车企都或明或暗在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或者开展相关布局。从众多车企的态度来看,这并非是一种巧合,而是基于未来汽车行业发展业态做出的选择。


转型可能是必然的选择


抛开未来出行这一概念不谈,汽车制造企业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难道不好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就是不好。


就拿汽车行业里最会赚钱的企业丰田和大众来说,多年以来,利润率都没有超过10%,其他车企自不必说。多数车企的利润率也都在这一水平或低于这一水平。


但是服务商们就完全不同了。互联网搜索服务商谷歌今年发布半年报,非常歉意地对投资者表示,因为对新业务投资扩张速度过快,运营利润率持续2个财季下降,最新的谷歌运营利润率是27%,而去年则为31.8%。2017年腾讯的利润率也达到了31.33%。这样的利润率足以让汽车制造企业眼红。


在激烈竞争的恐怖平衡下,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率已经很难再大幅提高了。就像丰田将内燃机效率提升到39%就很难再往前迈一步一样,都有个物理上限。


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利润率超高的服务商们,连它们都开始进军移动出行领域了。互联网巨头谷歌自动驾驶业务开展的如火如荼,苹果也有推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的打算,国内的BAT也都在布局相关的业务。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汽车制造商们不去主动转型,只能逐渐掉队。


移动出行是一块大蛋糕


车企和互联网大厂们都在布局移动出行,移动出行有这么大的市场容量吗?



研究表明,出行服务正成为继汽车销售和汽车后市场后第三大重要市场。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汽车产业规模约为3.5万亿美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翻一番,达到6.7万亿—7万亿美元,其中出行服务的增幅有望达到50倍以上。


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共享出行市场的直接需求由2015年的816万次/天增长至2018年的3700万次/天,而对应的市场容量由660亿元/年增长至3800亿元/年,而潜在市场容量则达到1.8万亿元/年。


如此庞大的市场容量,作为出行载体的主要提供商汽车制造企业肯定是想进去分一块的。


无论如何,从现在快速变化的市场格局来看,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交流行业信息与研究经验,不作商业用途。在任何情况下,本文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或和支持其观点。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所有解释权。



(责任编辑:王月娇)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