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政策法规

多项扶持政策 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

来源:时代周报      2018/11/15   浏览11285次   

[摘要]回顾过去十年造车新势力的发展之路,实则也是中国这个时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崛起的真实写照。

从2008年特斯拉第一款产品Roadster的发布,到如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其中在中国市场不断涌现的造车新势力,可谓是这股热潮当中最亮眼的“明星”。



单纯从品牌数量来看,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几乎都是2015年以后涌现,且呈现越发蔓延之势,同时,根据今年前三季的销量表现来看,新造车势力所处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出的景象也与目前的传统燃油车形成对照。


虽然如今能够实现交付的新造车品牌寥寥无几,但谁也不能无视这股势力的涌现,以及他们对于新能源市场认知和消费者接受新能源产品所作出的正面、积极贡献。


回顾过去十年造车新势力的发展之路,实则也是中国这个时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崛起的真实写照。


政策激活市场


提及特斯拉,或许如今无人不知晓,被誉为现实版钢铁侠的埃隆·马斯克,也一直是全球汽车界和科技界的风云人物。


客观而言,特斯拉的先驱身份并没有完全唤醒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大规模兴起,本质上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


随着汽车产品的能源结构和技术路线的日渐丰富,为造车新势力提供了进入汽车行业的先决条件;而国家密集出台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也为造车新势力的成长提供了沃土。


2009年,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促使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


2010年,国务院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正式出台,这是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做的顶层设计,为2020年以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 2017年之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基本处于基础建设和培育发展阶段,并没有形成企业竞争发展的条件和竞争环境,这也是之前几乎是特斯拉一家独大的主要原因。


2015年初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希望能够放几条鲇鱼进来,把这池水搅活。”


此后,各地方政府纷纷推出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建立起“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都欲进军纯电动车领域,各主流与非主流汽车企业都开始或准备上马新能源项目。


同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共同颁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在当时对于严控新建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背景下,该管理规定给希望进军乘用车市场的企业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淘汰赛已然开始


从2015年开始,造车新势力开始涌现,法拉第未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车和家、前途汽车等,这些目前排在造车新势力排名前列的企业,基本都是在那个时间段崭露头角。


由于各方所具备的资源与条件都不一致,所以各大造车新势力在一轮轮融资之后,选择的造车方式也各不相同,他们或自建工厂,或与传统汽车企业结盟,寻求代工。伴随着一款款概念车逐步转变为量产车,新造车势力也从备受质疑、饱受争议,逐步走到了产品量产、实现交付的阶段。


目前已有15家企业获得了国家发改委颁发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其中不乏造车新势力,而一些排名靠前、传播很广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如蔚来、小鹏等,目前还没有相关资质或正在想办法申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书林此前的描述,我国已有包括传统汽车和经国家及地方批准新建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100多家,如果加上准备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造车新势力,汽车企业总数将达到200家以上。


如此之多的造车新势力,为了在创业初期抢占舆论的关注,几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各家都会给自己打上某一标签以希望获得更多资本的关注。在传播上,造车新势力比传统汽车企业更为迫切,节奏也更加频繁。


主流或者用出镜率较高的排名前几家,基本都有传统汽车企业高管为其站台的身影。原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打造的华人运通,选择另辟蹊径的角度来发布旗下的全新汽车品牌。丁磊向时代周报记者描述:“我们志存高远,我们要先把全局布好,我们不能只从交通工具出发,要把涉及改变人类出行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


只是,业内普遍认为,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或许不会给2021年才能推出量产车的新势力太多机会,因此,未来造车新势力出现大面积淘汰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交流行业信息与研究经验,不作商业用途。在任何情况下,本文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或和支持其观点。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所有解释权。



(责任编辑:左佳)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