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观点评论

新能源汽车:新机遇和新挑战的正面碰撞

来源:环球网      2018/12/5   浏览8579次   

[摘要]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系列问题又开始浮出水面。


2018年注定是车市的临界点,一方面传统车市销量下行,提前步入寒冬;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的逆势增长,成为各家车企角力的新竞技场。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系列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再次遭遇成长烦恼。


风景这边独好


今年以来,国内车市一片“凄风苦雨”,但新能源汽车市场风景这边独好。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仍保持两位数的增幅,1月~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0万辆和86.0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9.95%和75.59%。


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上,新能源汽车呈“井喷”之势,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开始推出旗下新能源汽车产品。首发亮相以及上市的全新新能源车型,有20款之多,其中不乏比亚迪唐五座版、WEY P8GT、北汽EX5、长安逸动ET等高热度车型。今年以来,凭借新能源汽车拉动销量,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车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外资、合资和本土车企竞争激烈,自主品牌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90%以上份额。结构上看,比亚迪、吉利、上汽三家鼎立。


近日山东、云南、天津、广西、江西、安徽等省份密集出台相关文件,设定了本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在各地政府政策的“加持”下,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潜在问题浮现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不断突破,但整个产业链发展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开始凸现。


首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结构性的产能过剩风险。表现为:总量上,整车和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风险加大;结构上,高端产能不足和低端产能过剩并存,产业出现盲目扩张,投资过热苗头,一些低水平企业采取低质低价竞争方式扰乱市场。其次,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与国际上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也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整车的可靠性、操控性、品牌的美誉度等方面明显不足。再次,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承受着资源环境制约的风险。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金属锂、钴等主要动力电池资源缺乏,资源的稳定供应和保持价格稳定的挑战较大,同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用电清洁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存在着四大不足。一是技术创新不足,动力电池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一些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全面落后。二是市场机制不足,由于长期执行补贴政策,不少企业患上了政策依赖症,导致企业创新激励不足,对市场重视不够,不能紧跟消费者需求,研发生产高端产品。三是充电难的总体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尽管近几年我国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19.5万个,但面对100万辆纯电动车的需求,最少要建到30万个桩才能满足需要,总量明显不足。另外,充电桩存在实际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合理,接口不统一,利用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四是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以及车辆电池的逐步老化,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风险增大。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已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燃烧事件40余起。原因多为电控和机械故障,这意味需要更加安全的保障措施。


面临两个节点


今年上半年,发改委宣布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眼下不论国际巨头,还是中国车企,都在纷纷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抢占产业制高点;而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在向产业链中上游传导,不少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缺乏,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业将面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一是随着2020年双积分“大考”和政府补贴终止,届时造车新势力大举进入,外资车企和合资企业齐齐发力,消费者买车时会排除政府补贴因素的影响,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同台较量,市场竞争将异常激烈。


第二个节点预计最迟是2025年,届时电动车的性价比将达到甚至超过燃油车,市场的力量将推动汽车消费向电动化转型,燃油车与电动车呈现此消彼涨的态势。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品质、品位、品牌和价格等将成为决定取舍的主要因素。


有业内专家认为,对于尚不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会遭遇新的挑战。如果企业不能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将会为后期的发展埋下比较严重的隐患,以至于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即便是暂时在销量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同样不能放松,应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实施有竞争力的技术路线,才能保持市场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交流行业信息与研究经验,不作商业用途。在任何情况下,本文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或和支持其观点。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所有解释权。



(责任编辑:刘晓娜)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