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热点聚焦

各持股50% 吉利与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接管smart

来源:每日汽车   杜余鑫    2019/3/29   浏览11297次   

[摘要]戴姆勒和吉利控股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


这是第一次国外汽车集团与国内汽车集团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共同在全球范围内运营一个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


经历过前几天吉利欲收购50% smart股份风波后,3月28日,这一消息终于尘埃落定。


这天,戴姆勒股份公司(下称“戴姆勒”)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控股”)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与之前合资不一样的是,以大众为首的合资,是大众集团与国内汽车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在国内生产制造销售大众品牌汽车。而另一种则是像宝腾一样,吉利通过收购49%的股份,获得宝腾汽车的经营权,然后在马来西亚当地和全球运营宝腾品牌。


而此次吉利与smart从收购传言到最终的合资,则可说开创了一种新的汽车合资类型。即共同组织管理架构,在中国设立总部,并在中国生产汽车产品,服务全球市场。目的是要将smart打造成为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显然这种合作模式与单纯的收购对比来看,一方面打消了戴姆勒出售旗下业务板块的舆论压力,杜绝了单纯的收购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归宿权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集合双方优势,共同推动smart品牌的转型发展。


由于是50:50的合资结构,那么公司董事会毫无疑问也是均衡的,由双方各委派3名。目前已经确定戴姆勒将委派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戴姆勒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戴姆勒董事会成员、负责奔驰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女士,奔驰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生产与供应链管理的马库斯·谢弗,而吉利控股将委派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成立共同的管理机构。


关于研发和生产,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生产方面,未来smart的主要生产基地在中国,而原来的基地将在smart停产后生产奔驰品牌电动车。消息称,今年年底传统燃油版smart将停产,待中国新工厂投产后,海外smart工厂将停产电动版smart,双方将实现生产无缝对接。新电动版车型预计2022年投放全球市场。


实际上,关于收入smart的构想,早在2005年吉利就已经接触过smart,预通过合资的方式将smart引入国内。彼时国内小型车市场发展迅猛,但李书福认为低质低价的发展模式并不长久,必须要品牌和品质为基础。经历过数轮谈判,却在合作成功的最后一步卡在了跨国车企的漫天要价的进程中,最后不得不夭折。


如今,吉利如愿以偿地拿下smart,并获得了smart的研发和生产权。安聪慧透露,要将smart打造成小型电动汽车的标杆产品。而吉利在微型电动车方面也有不错的经验,知豆和康迪也一度成为微型电动车出行领域的王牌品牌。但由于品质低廉,甚至包括技术层面的问题,导致了这两个品牌发展受困。


如今随着smart的加入,吉利大有可以将微型电动车做大做强的可能性。业界常有一个观点就是,电动出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微型车,作为家庭的第二辆通勤车辆的最佳选择。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大趋势。比如奇瑞eQ、欧拉R1、比亚迪e1等,无不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更重要的是,smart有着很好的粉丝效应,目前全球累计销售超过220万,smart品牌是引领都市出行的代表,在品牌形象、品质等各方面都比本土品牌微型电动车具备更强的优势。至于国产后消费者会不会买账,那么最关键的就是看它的价格了。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交流行业信息与研究经验,不作商业用途。在任何情况下,本文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或和支持其观点。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所有解释权。



(责任编辑:唐静)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