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月25日,一则22.95亿元的采购大单预中标结果刷爆了汽车圈。
7月25日,一则22.95亿元的采购大单预中标结果刷爆了汽车圈。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日在网站上公布了3573台新能源公交车采购项目的预中标结果。结果显示,比亚迪获得了其中2606台公交车招标项目订单,另外967台由深圳创源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获得。
这则消息之所以令人关注,一来是采购额之大令各大企业垂涎三尺;二来中标结果为两家,而不再是比亚迪一家独大。
需求转为订单
2013年,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共同确定了我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或区域的名单。近期,名单内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省市纷纷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政策,均提及新能源客车的推广计划,随着各地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进入落实阶段,新能源公交车的采购量也在不断攀升。
截止到目前,不包括上述提到的22.95亿元大单,仅7月份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公布的中标公告中,公交车的采购项目就有20个,总中标额为10.6亿元,其中新能源公交车的采购项目为14项,中标额为8.5亿元,占比80%。相比较今年整个一季度的新能源公交车1.2亿元的采购量而言,新能源公交车的采购俨然进入了爆发期。
其中较为亮眼的有上海巴士公交(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的250辆纯电动城市客车项目,采购额为2.5亿元;南阳市交通运输局采购新能源公交车200辆,采购额为1.1亿元。采购车辆类型包括7米级纯电动城市客车、12米级纯电动城市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公共汽车等,而其中纯电动客车又占据了主要份额。
深圳勇做急先锋
目前深圳已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并作为重大项目予以支持。7月16日,在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导小组主任陆橡桢介绍道,截止到今年6月30号,深圳已经推广新能源汽车约5万辆,其中包括新能源公交车6634辆。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制定方面,深圳同中央政策步调一致,逐步过渡到积分制,环保奖励和非货币化政策,从2010年开始先后出台了从充电设施到汽车后市场等一系列30多项地方性标准,深圳市2016年到2020年充电桩规划近期也将发布。
谈及未来规划,陆橡桢表示,深圳将紧跟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步调,以公共服务领域作为突破口向全社会不断的延伸。“我们深圳公交车是一个重要的推广领域,现在保有辆15000多辆。目前深圳纯电动公交车有6000多辆,还有2000多辆是插电式混合装置,政府规划要在2017年底之前实现所有公交车的纯电动化。”
也就是说,2017年底前,仅深圳就还将有5000多辆的纯电动公交车采购量。
亟需冲破地方保护
7月25日,比亚迪也同时发布了预中标的消息,表示若该项目顺利实施,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实际上,今年以来,比亚迪已经多次中标深圳新能源公交车大单。2016年4月,中标深圳东部公交公司3024辆电动公交客车更新方案,中标金额不含国家和地方补贴为18.12亿元。7月初,再次中标深圳西部公交公司3751台电动公交。但该订单事后进行了调整,其中2228辆因采购方运力调整数量也要相应变化。
有媒体爆料称,之所以进行调整是因为有企业表示抗议和不满。业内人士认为,招标文件部分评分条款让比亚迪汽车处于有利地位,譬如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可获得3分;投放纯电动车辆最多的得3分;(投标)成功案例数最多的得3分等。
在上述大环境影响下,深圳巴士集团此次采购总金额约为18亿元,比亚迪中标其中2606辆,其余967辆中标方为深圳创源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创源是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这是今年以来深圳新能源公交车采购首次有比亚迪汽车之外的公司中标。对于深圳而言,在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努力上迈出了一大步。
其实地方保护不止存在于深圳,而是一个普遍现象。从6月份到现在,上海巴士公交集团和上海浦东新区公交公司也曾采购纯电动城市客车1000余辆,采购金额10多亿元,而项目的4家成交供应商有3家为上海当地客车企业。
今年6月份,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就曾召开电动汽车热点问题系列研讨会,呼吁新能源车亟需冲破形形色色地方保护。论坛观点认为地方保护严重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发展。在地方保护的网中,“每家企业似乎都是得利方,但更是受害者,最终的结果则是全体受害、恶性循环。”
(责任编辑:陈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