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一些中外媒体对中新能源骗补事件的报道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6/9/14   浏览10556次   

 

 

台媒称,为了推广新能源车,大陆出台政策补贴,却遭到企业骗补。财政部近日对外公布五家车企业骗取补贴名单,业界也传出72家涉嫌名单。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9月13日报道,大陆媒体报道,除了已经公布的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和河南少林客车之外,72家涉嫌骗补的企业几乎涉及包括一汽系、东风系、北汽系、上汽系、比亚迪、奇瑞、吉利等主流汽车企业。

 

报道称,72家车企涉嫌不同数量和金额的骗补行为,其中涉及车辆共计76374辆、涉及骗补金额达到人民币92.7亿元。

 

调查显示,目前为止骗补主要涉及四种情况:有牌无车、有车缺电、标示不符、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

 

这四种骗补行为将按照骗补金额的50%进行罚款并不再发放新能源补贴;而属于谋补行为的终端用户闲置,则主要由于充电设施没有建好,给予一定期限,待使用后补发补贴。

 

分析指出,要从产业链的上游也就是研发环节,对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企业进行支持,还有就是要对有严重质量问题或者欺骗行为的企业严惩。经过这次大规模的骗补事件,实际上被取消资质的企业很少,而更加严苛的惩罚措施和退出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这其中必然涉及地方保护和各种利益的博弈,而地方保护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重拳打击电动汽车“骗补”给过热市场降温

 

参考9月13日报道美媒称,中国注入巨资将电动汽车市场变成世界之最的繁荣时代可能走向终结,此前政府打击骗补行为并表示要停止补贴政策。

 

据9月12日报道,中国决策机构重拳出击,对五家公司骗取国家约1.5亿美元财政补助资金的行为进行惩罚。这是一系列举措中的最新行动,目的是遏制电动汽车行业的过快增长。在此次行动之前,政府提高了制造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和许可限制,这表明政府正在预防可能导致偏离2020年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上路目标的过热现象。

 

富欧睿汽车咨询公司的分析师周金城(音)说:“如果你要打开窗户欣赏外面的风光,就必须做好会有几只苍蝇飞进来的心理准备。此次打击行动将有助于这个行业回到比较健康的轨道上来。补贴会更有针对性,帮助那些真正有潜力的公司。”

 

报道称,当局此前对电动汽车行业提供的大力支持无意之中鼓励了淘金热的思维,很多企业一股脑地推出电动汽车。意料之外的后果就是,一些不顾自己是否具备生产电动汽车能力的公司也想分一杯羹。

 

政府上周说它将取消中国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整车生产资质,并命令该公司退还通过提交虚假申报材料而非法获取的大约2。6亿元人民币的财政补助资金。政府还追回了另外四家公司获得的财政补助预拨资金,并对它们按问题金额的50%处以罚款。这四家公司是: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及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报道称,政府开展打击行动的背景是大量新成立的公司争先恐后地加入新能源汽车热,其中有些公司得到了包括马云的阿里巴巴公司和马化腾的腾讯公司这类巨头的支持。另外,决策者也对大批缺乏必备的技术和愿望的山寨公司越来越感到担忧。

 

中国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说:“已经到了对政策进行某些必要调整、清理生产危险或山寨产品的公司的时候了。在2009年的时候,有信心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公司寥寥无几,所以提供补贴很重要。现在,人人都跃跃欲试。”

 

报道称,除了实行更加严格的技术标准外,中国政府还在考虑将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数量控制在10家以内。中国媒体上月报道称,目前中国90%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无法在两年内达到政府设定的技术标准。

 

中国还正在考虑采取类似美国加州的信用制度,最终实现政策转型,改变目前遭到抨击的补贴政策——纵容某些汽车制造商浪费开支的习惯。

 

华南理工大学的专家姜立标说:“眼下新能源政策的变化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他说只要可以,汽车制造商就会把补贴的钱用于扩大产能而不是进行研发。

 

报道称,中国也许还没有完成打击行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说,虽然财政部公布了犯错误的五家公司,但是未被点名的公司仍然存在各种违反政策的行为。

 

【延伸阅读】评论:对新能源汽车骗补必须严惩

 

财政部8日曝光5家骗取中央财政补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其中仅江苏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一家公司就编造上千辆新能源汽车的虚假销售材料,企图“空手套白狼”骗取国家2.6亿多元财政补贴,数额之大令人震惊。

 

此次财政部公布的案例显示,“新能源汽车骗补”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犯了守法企业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合法权益,而且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造成了恶劣影响。曝光典型案例是为了惩前毖后。

 

目前,财政部、工信部等已对被曝光企业采取了追回财政补助资金、取消整车生产资质、将相关车型剔出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推荐目录等措施。但处理不能到此为止。

 

存在恶意骗补的江苏吉姆西客车公司,缘何能伪造上传上千辆车的原始生产销售凭证、生产合格证并能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其余四家被曝光企业缘何能为尚未出厂的车辆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谁让涉案企业一路绿灯拿到补贴?涉及的相关监管部门是否履职到位?相关人员有无违纪,甚至违法犯罪行为?这些均须深究、严查。

 

这些典型案件也提醒我们,新能源产业的成长需要财政补贴的扶持,但不能过度依赖国家补贴,高补贴、低门槛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近期,财政部门已经表示将提高产业扶持政策的准入门槛,适时采取补贴退坡办法,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尽快步入自我发展的健康轨道。

 

对新能源汽车骗补案件一查到底,依法严惩,不仅有助于堵住管理漏洞,而且有助于完善制度设计,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陈jing)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