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天能集团“进化论”:是什么驱动这家村办小厂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6/12/8   浏览10558次   

[摘要]三十年前,天能集团只是一家位于长兴县新川村的村办小厂;三十年后,天能集团已发展为如今业务多样、布局全国、走向海外的大型实业集团,成长为行业内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1986年至2016年,三十载春秋,天能集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


三十年前,天能集团只是一家位于长兴县新川村的村办小厂;三十年后,天能集团已发展为如今业务多样、布局全国、走向海外的大型实业集团,成长为行业内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回望过去三十年,天能集团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砥砺自我,在市场经济的丛林中不断进化。


进化史Ⅰ:从单一产品到全系列方案解决商


创立之初的天能集团虽然靠着全体员工的勤劳苦干,销售业绩突飞猛进,但当时的天能主要业务是生产电池极板,厂里没有当家产品,更没有高科技产品,仅靠一些科技含量很低的“老三样”,迟早免不了倒闭的命运,想要成为“百年企业”,天能必须找到自己的核心产品。


上世纪90年代,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开始在中国逐渐普及。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自行车的“心脏”,正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


天能集团抓住了机会。


在察觉到市场的风口之后,天能不惜重金聘请复旦大学教授驻厂研发攻关,最终成功在行业内率先研发出“电动助力车专用蓄电池”。天能研发的铅蓄电池在当时续航里程已超过100公里,在行业中处在顶尖水平。凭借业界领先的产品,天能集团迅速抢占了市场,到2005年,天能集团产值已突破10亿大关。


铅蓄电池将天能集团推上了事业的第一个高峰,但企业的进化永不停止。


随着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增速逐渐放缓,天能开始在锂电池、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微型电动汽车电池等新兴产业上进行前瞻性的布局。2007年,天能启动了锂电池项目,开始进行锂电池的研发与技术积累。2009年,天能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投产,天能再生铅回收业务也步入正轨。通过数年的发展,天能的锂电池业务和再生铅回收业务已经成长为驱动集团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天能也在对旧有的传统业务进行升级,这便是天能的“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天能传统的铅蓄电池业务淘汰了一批落后的产能,革新了生产工艺和技术,成功实现降本增效;天能新兴的锂电池项目则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期,年产能迅速扩充至5.25GWh;天能的再生铅回收业务也已实现盈利,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给天能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效益。“转型”与“升级”的两翼齐飞,为天能带来了“经济”与“生态”的两全齐美。


在业务种类逐渐齐备的同时,天能集团也不再满足于只做产品的制造者,而是要做绿色能源方案解决商,不仅仅是卖电池,而是根据客户的需要设计能源解决方案,并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服务。2015年底,天能集团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管理系统通过专家验收,随着天能锂电电池管理技术和锂电PACK技术的不断成熟,成为绿色能源方案解决商已不再是一句空话。


进化史Ⅱ:从村办小厂到大型国际企业集团


随着在铅蓄电池领域取得成功,天能集团已不再满足于做一家“山沟里”的地方企业,在企业大踏步前进的同时,天能也加快了横跨多省,布局全国的步伐。2005年,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和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天能形成了连接皖、浙、苏三省的产业带。2012年,天能集团(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成立,至此,天能已拥有浙、苏、皖、豫四省八大生产基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国性企业。


天能集团的全球化战略也越来越清晰。全球化战略的第一步是资本全球化,2007年,天能集团作为“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迈开了全球化的第一步。通过上市,天能集团极大改善了公司治理,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集团华丽转型。


2014年之后,天能集团开始广泛引进海外内高端人才,如国家千人计划专才、美籍华人李文博士,锂电池材料专家郭再萍博士,锂电池PACK专家白旻善博士,BMS专家苏海滨博士、李重辉博士......天能的研发团队名单上的名字仍在不断增加着。


全球化市场也在起航。今年9月,天能集团与马来西亚环球财富、TREE Movement公司签约,开展打造马来西亚首个“智慧城市”和首辆“电能汽车”的战略合作,这是天能集团布局“一路一带”的重要战略。


天能“进化论”背后的原动力:创新驱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两会”上提出的这一论断,揭示了当下企业竞争和发展的真理。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经济下行的压力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的竞争中,创新能力的强弱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优胜劣汰”的关键因素。


在天能集团内部,一直都信仰一种“鹰性”文化,鹰在一定年纪时便会拔掉自己老化的羽毛、喙、爪,让其重新生长。天能就像一只鹰,如果不能褪掉陈旧的羽毛、喙和爪子,墨守成规,就失去了未来。不创新,就灭亡!对于天能而言,创新精神不可或缺,是激励天能不断进化的真正驱动力。


三十年来,天能曾经历了数次重要的转型,从生产电池极板到生产电动自行车电池,再到布局锂电池,发力铅回收、新能源汽车电池......每一次转型,都是天能的一次进化,而每一次进化,都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企业的转型升级就是空谈。


对于创新,尤其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天能有着清醒的认识。创新精神贯彻于天能发展的始终,对于技术创新和人才的引进,天能奉行着“全球引智”的人才策略,一方面,尽力引入高精尖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与一些海外的高等学府合作,直接将研发平台设在海外,共同研究有针对性的课题,吸收研究成果。在引进、消化海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天能也始终保持主动,进行自主研发,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目前天能已经拥有国家授权专利2000余项,多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产品技术创新的同时,天能也在积极尝试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结构的革新。天能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第一代创业者已经身居高位,变革创新的动力有所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天能集团于2014年启动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改革,从金字塔架构向平台型企业转型,实行“自主经营体”模式。两年过去,尽管一度也经历了阵痛,但从近两年的财务表现来看,组织结构改革的成效已逐渐显现,天能这只雄鹰又一次换上了利喙利爪,完成了新一轮的进化。



(责任编辑:陈jing)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