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新能源汽车 骗补漏洞到底能不能堵住?

来源: 人民网   作者:综合报道   2017/1/13   浏览6370次   

[摘要]2017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开始实施。新补贴政策的最大看点是,“门槛”提高,普惠式补贴退场。同时,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严惩骗补。

2017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开始实施。新补贴政策的最大看点是,“门槛”提高,普惠式补贴退场。同时,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严惩骗补。


说起新能源汽车骗补,还真是触目惊心。去年9月,财政部检查发现,一些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骗取财政补贴。在曝光的汽车骗补五大典型案例中,五只“硕鼠”涉及资金10亿元。



上个月,工信部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对骗补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这是国家自实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制度以来,第一家被取消生产资质的企业。据介绍,吉姆西公司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亿元。


工信部的处罚措施还包括,对涉及“有牌无车”的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


财政资金是纳税人的血汗钱,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决不允许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这些举措,彰显了国家整顿新能源汽车领域骗补问题、规范行业发展的决心。很多人好奇,这些企业是怎么把补贴资金骗到手的?以前的补贴方式存在哪些漏洞?新能源汽车补贴到底应该怎么补?


骗补分三类:“有牌无车”、“有车缺电”、“标识不符”


“我们初步调查分析,骗补行为的主要表现是,有牌无车、有车缺电和标识不符这三种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表示。


车辆根本未生产,是怎么骗取财政补贴的?按照正常流程,应该是企业先制造出新能源汽车,检验合格或完成销售上牌后,再申请补贴。根据机动车生产相关管理规定,车辆在注册登记之前,都需有唯一的车辆识别代号,而且应取得合格证。部分企业通过虚报车辆合格证来虚报产量,甚至给未生产车辆上牌照,并以此申请补贴。


“这在流程上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未生产车辆,或生产未完成就申请财政补贴,有牌无车属于骗补行为。”张连起指出,比如,金龙联合汽车工业公司有1683辆车生产未完工,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超过5亿元。


还有的骗补,是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参数上作假,即“标识不符”。企业通过虚报续驶里程、电池参数、车辆长度(客车)等指标信息,获取资格、申请更高补贴。此外,车辆的电池成为骗补的关键载体,存在有的汽车没有安装电池,根本无法上路,却申请财政补贴情况。


没有“出生”的汽车,是怎样拿到合格证的?又是怎么上的牌照?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靠企业自己是无法办到的,得有“内应”才行啊!果然,江苏省根据财政部检查结果,依法对涉嫌诈骗的苏州吉姆西实际控制人杨水平等相关人员执行逮捕,依法对涉嫌滥用职权的苏州市公安交警支队车管所相关人员执行逮捕。对于这些恶意骗补绝不能手软,要坚决剔除“害群之马”。


调整补贴政策,堵住骗补漏洞


“如何让财政补贴发挥更大效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补贴过多过滥,企业可能心思都放在争补贴上面,通过市场赚钱的动力就不足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与财政补贴的初衷背道而驰。”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


那么,怎样才能让补贴更好地发挥作用,严防骗补发生?


针对部分车型补贴标准过高,企业过度依赖补贴政策等问题,今年起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明确,补贴标准按电池电量分档累退,分别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其中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退坡20%,以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对新能源客车,以动力电池为补贴核心。以电池的生产成本和技术进步水平为核算依据,设定能耗水平、车辆续驶里程、电池/整车重量比重等补贴准入门槛。同时,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由预先拨付改为事后清算。也就是说,不见免子不撒鹰,企业得把真实销售账本报上来,对上账了才能领补贴。


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严防骗补事件再次发生,新政特别强调,将建立惩罚机制,对违规谋补和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补的企业,将没收违法所得;对协助企业谋补骗补的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促进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国家拿出真金白银,补贴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还加大投入建设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就是想把新能源汽车这个产业做起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让更环保的汽车跑起来。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2016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2.7万辆和4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0%和60.4%,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中汽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对40余家企业调研发现,新能源汽车产品升级换代加快,研发能力增强。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220瓦时/公斤,系统价格降至2元/瓦时;驱动电机功率密度超过3千瓦/公斤,与国际水平基本相当;快充系统充电效率、功率密度、输出电压范围稳步提升,实现了双枪充电和移动支付等功能,成本较2015年下降了30%以上。



(责任编辑:陈jing)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