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车型 企业 产品 导购 测评 展会 视频 数据 专题 采购 代理 直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推进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政府推动和引导至关重要

来源:行业新闻   作者:综合报道   2017/1/16   浏览7248次   

1月14日-15日,201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进行了主题演讲。



他表示,政府首先通过战略的引导和项目资金的推动,对氢能燃料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合作、联合,到目前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非常重要,而且应该变成主旋律。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主要是想发出一个呼吁,希望大家能够联合协作,携手来推进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我想主要从两个方面谈,第一个,共同回顾或者梳理国际上在氢能燃料电池发展的主要国家一些具体的做法。第二个,希望充分发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政策市场的优势,联合全球的资源共同推动氢能燃料电池在全球的快速发展。


刚才顾院士也介绍了,氢能由于它的泛在、低碳,在能源的转型和升级上会占据重要的位置,特别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我想已经形成共识,实际主要的国家已经把这样的共识变成战略,甚至变成实践。我想分析一下美国、欧洲和日本它的一些基本的做法,美国我想简单总结来说,政府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推进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固定的机构、有确定的资金持续的支持,而且支持强度应该说是非常大的。另外,因为美国推广的比较早,它在全球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它有各种形式的合作,除了国内在政府主导下的产学研跨产业的合作,还主导了很多国际合作,最有影响力的或者做得比较早的就是加州的燃料电池伙伴计划,其对全球的燃料电池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和引领的作用。


从欧盟的角度看,在它的几个科技框架计划里面都把氢能和燃料电池作为重要的内容,不同的技术领域在不同的阶段给予持续的支持。同时,在欧盟也建立了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合作的平台,有专项的资金给予支持。近期可能比较有名的“地平线2020”,这个计划还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投入也是巨大的,现在应该说正在实施过程当中,加氢站也同样在欧盟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共同推动的基础设施计划。


日本也是把氢能和燃料电池上升到整个国家战略,2013年发布的日本战略当中就包括了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应用,在交通领域,我认为政府发挥了最直接的作用。日本也有一个固定的机构NEDO,政府的机构,通过NEDO组织产学研的合作研发和产业化,同时也推动以汽车产业主导的这种燃料电池商业化推进协议会以及能源企业为主导的燃料电池普及促进会,侧重各有不同,但相互之间协作配合,人员或者参与的机构也有交叉。日本的协作还体现在加氢站的具体建设上,很多国家认为可能加氢站更多的是基础设施或者是能源企业的事,但日本整车企业联合来推动来支持加氢站的建设。韩国也同样有相应的计划。


另外,从全球合作上来说,以整车、电池、能源企业围绕技术共享、平台共享的合作,整车厂牵头,应该说不同的阶段,包括现在始终有这样的合作在实质性的发挥作用,包括奔驰、福特、宝马、丰田一系列整车厂在国际上的合作。


我想简单总结一下,从这些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首先政府通过战略的引导和项目资金的推动,对氢能燃料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合作、联合,到目前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非常重要,而且应该变成主旋律。


另外,我想简单介绍一下,从我们国家来说,氢能和燃料电池已经变成国家从各个战略规划层面都把它变成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十三五”规划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当中是重中之重,在中国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过程中,也是始终坚持开放和对外合作,而且特别注重国际合作,刚才UNDP领导也说了,我们执行了三期GEF的项目,去年科技部授权学会加入了IEA燃料电池合作计划。


因为我们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政策上,政策强度、持续时间是全球独特的、唯一的,昨天万部长也说了,全球新能源汽车推广年销售量、保有量,中国占了一半,我们希望能发挥这样的优势或者利用这样的优势来整合资源,推动全球在这方面联合,去年我们就发起成立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这个协会定位在覆盖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的推进燃料电池商业化的一个非政府国际组织,虽说在中国发起,但不限于中国。我们将它的组织模式定位成按照国际通行的组织模式进行运作。去年11月7日由20几个初始成员单位联合发起,现在国际上已经有这么多组织了,我们希望能够变成一个全产业链的,从政策、标准、法规的研究到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技术交流,包括公众的宣传和科普工作。这个协会不局限在汽车,我们把它叫“氢能和燃料电池”,希望带动燃料电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燃料电池的规模,能够加快这样的产业化进程。


总之,还是呼吁有志于在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方面工作的专家和机构联合起来,共同推进技术和产业化的发展,谢谢!



(责任编辑:陈jing)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

查询